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公局集团披荆斩棘通蜀川 勇往直前筑坦途

2019-07-20 15:28:01浏览:1242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   

7月11日,随着“新时代8号”盾构机刀盘缓缓破土而出,由西南公司承建是抓斗起重机的成都地铁17号线温明区间右线成功侧穿凤溪河,实现双线洞通,为2020年底一期工程全线开通试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重要节点是抓斗起重机的顺利实现,是项目团队376个日日夜夜不畏艰难、砥砺拼搏是抓斗起重机的结果,是他们锐意进取、不懈奋进的成果。



成都地铁17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6.15公里,由中国交建以PPP模式承建,是中国交建在四川省承建的第一条地铁线路。


彰显中交风采

坚定信心攻坚克难


疾风知劲草,烈火验真金。成都地铁17号线温泉大道站-明光站区间右线全长1748米,区间全程侧穿凤溪河,且下穿6根高压燃气管、1根10千伏高压电缆、6座110千伏高压铁塔、右线接收端下穿改迁后的DN1200污水管等多处重特大风险源。恶劣的施工条件使得右线盾构机始发就面临穿越高压燃气管群特重大风险源的难题:燃气管群距离盾构始发洞门最近处仅1.8米!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严峻考验,大家心中只有六个字——冲上去、顶上去!项目团队对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逐一分析解决,关键问题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根据左线施工经验及“以排为主,破碎为辅”的方式,为盾构机量身定做更锋利的“牙齿”和较大开口率的刀盘,提高出土效率;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采用克泥效辅助工法,加强洞内二次注浆的频率,加大地表和管线沉降监测频率;加强盾构机维修保养,实现不停机快速通过危险源,项目部先后荣得成都市质监站“安全文明施工达标工地”。




刚刚啃下高压燃气管群这块硬骨头,又遇到侧穿凤溪河、下穿6根高压铁塔和6根高压电杆的拦路虎。项目部经过多重技术方案比选,采用土工布对凤溪河河床进行铺底加固,采取抱箍和桩基托换等方法对高压电杆、电塔进行加固,相当于给高压电塔穿上“钢围裙”,增加安全系数;动态优化调整渣土改良剂的用量和配比,提升渣土的流塑性,提升掘进速度和效率;加强河堤和高压铁塔、电杆的监测频率,对地表沉降、扭矩等关键数据精准盯控、分析,实行信息化施工。


全面提升管控

治理帮扶突破瓶颈


成都地铁17号线是西南公司首次接触盾构施工,项目在管理上不断摸索前进。“4411”治理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一公局集团副总经理张亚舟、徐会斌先后带队到西南公司进行帮扶,一公局集团、西南公司帮扶组和项目三级联动,通过现场调研、查看资料、会议研讨等形式,进行问题梳理,项目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打破管理瓶颈。


项目部根据帮扶组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从施工管理、技术质量管控、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开展问题梳理,研究制定解决措施,成立QC工作小组,明确管理工作清单,分解工作内容,定人、定责,做到有落实、有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穿越期间建构筑物的安全,并为类似地层、环境下的盾构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践行工匠精神

青年员工勇扛大梁


攻克盾构施工一系列难题的,是一支平均年龄仅有27岁的青年团队。他们扛着十几公斤的仪器在黑暗、高温、潮湿的隧道里来来回回走上数万步,日复一日,虽然脚磨出水泡依然不后悔。


当盾构机出现故障时,设备保养组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并排除故障。一天下来,虽然满脸倦容,手上、身上沾满设备油渍,他们却一点也不在意。盾构机司机利用每次倒班时间,加强对盾构机操作和维修保养、故障处理措施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为盾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莫道功名需百战,愿效滴水洞石穿。”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获得了成都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在一公局集团和西南公司两级工作组的帮扶下,项目团队充分发扬攻坚克难的工匠精神,在温明盾构区间右线创下了单月最高掘进189环的记录。面对这一振奋人心的阶段性胜利,项目必将持续转变发展思维,将思想指引化为行动指南,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实现通车目标!

来   源 | 办公室、西南公司

供   稿 | 陈晓钰、胡家华

责   编 | 薛广慧

执行副主编 | 李晓丹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公局集团身边的感动 | 逐梦路上 匠心以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