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集团近期,经历连续多日强降雨天气,北京、河北等地受较大影像,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频发。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闻“汛”而动,调集救援力量奔赴救援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49个人的10小时“叮铃铃……叮铃铃……”7月29日凌晨1点,刚从现场夜巡回来的
轨道交通22号线16标三工区
项目 经理曲伟正准备脱下雨衣,手机却响了起来。三河市住建局来电:“三河泃河水位迅速上涨,已经漫过堤坝,附近的多个小区地势低洼,有受淹风险,请尽快支援!”经请示同意后,曲伟紧急集结49名抢险队员赶往泃河。
凌晨两点,49名抢险队员和设备赶到三河市,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汛之战在暴雨中打响。“水位还在上涨,我们得赶紧把防汛挡板架起来!”安全总监严湘高声点明任务,曲伟手中的电筒指向目标中心——所有人分成3组,一组装支架,二组安装挡板,三组码沙袋,“动作要快!”
雨是倾泻下来的。工区副经理章海斌感觉裤腿瞬间就湿透了,冰凉的雨水顺着裤脚往靴筒里灌,浑浊的河水裹挟着上游漂下来的树木、泡沫板等杂物,几乎将河堤边的树木全淹没了。“快快,装沙子……”抢险队员们在一阵比一阵更猛的雨中忙中有序,不敢有丝毫懈怠。
防汛挡板需要现场组装,每箱100多斤重,大家两人一组抬着挡板往河堤挪,脚下的泥地像被泡软的棉花。“一、二、三,起!”抢险队员们互相支撑着。“等下,我再拧一下!”抢险队员孙旭科负责用扳手拧螺丝,雨水顺着安全帽檐往下淌,掌心的汗水混着雨水让扳手变得滑溜溜。
凌晨5点,雨势愈发凶猛,天空像破了个窟窿,水位已迅猛漫过警戒红线。大家没有片刻迟疑,没人喊累,没人退缩,继续在茫茫雨夜里争分夺秒抢险。搬沙袋、疏积水、固堤坝……所有人的动作都透着一股劲儿,那是党员带头干在前的担当,誓要在风雨中筑起坚实防线。
天空泛出鱼肚白时,雨渐渐小了,两公里的挡板支架终于立了起来,2000多个沙袋也搬运完毕,可河水还在涨。装沙袋的小组队员轮换着拿铁锹和撑口袋,娴熟地把沙子装进袋子里,后背的汗渍早已和雨水融成一片。
上午9点多,持续了数小时的大雨终于渐渐歇了,天空透出一丝微光。当一块块挡板被固定好,抢险队员闫钊刚直起身喘口气。不远处,居民正隔着栏杆挥手。一位大爷说:“隔着窗户看你们在雨里泡着,感谢你们守护我们的家,为你们点赞!”
中午12点,任务已结束,伴着黑暗汹涌异常的泃河也渐渐平静了下来。看着这道在雨夜里筑起的屏障,正沉默地守护着河对岸无数个安稳的家,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与踏实感从每名救援队员心底升腾起来。
暴雨中的粮库守卫战 7月27日午后,北京东部天空骤然阴沉,一场30年一遇的短时强降雨席卷而来。暴雨如注,豆大的雨点砸在通州与顺义交界处的中央储备粮北京顺义直属库的仓房屋顶上,发出密集的敲击声。库区门口的排水沟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短短几十分钟便与徐平路路面齐平,浑浊的雨水裹挟着泥沙,不断冲击着粮库外围的防护设施。
与此同时,距离粮库仅500米的
温潮减河4标项目 经理赵强正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眉头紧锁:“雨再这么下下去,粮仓怕是会有危险!”温潮减河工程是《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中的骨干力量,4标段正处在河道咽喉要塞,直接为中储粮顺义库区保驾护航,是规划中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一环。工程建成后,能将温榆河4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提前引向潮白河,为下游粮库降低1.2米的洪峰水位,极大缓解洪水带来的压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强当机立断,指挥副经理孙舒楠迅速集结抢险力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挖断徐平路北侧既有水沟,把洪水引入1号桥基坑调蓄!”项目立刻集结抢险救援小队,抢险队员冒雨逆行的背影,成为了守护粮库安全的“最美”防线。
下午4点,雨势达到顶峰,库区排水沟因汇水量激增,排水能力濒临极限。项目紧急调派1台挖掘机、10余名抢险人员火速增援,配合两台应急排涝泵进行抽排作业,经过40分钟抢险,成功将粮库外围水位从临界线拉回了安全高程,险情解除。28日上午,暴雨虽停,但防汛工作并未松懈。30余名施工人员分成两队,先铺设宽幅彩条布覆盖坡面,再采用品字形堆叠方式压实沙袋,400余个“彩条布+沙袋”的双层防护有效增强了边坡的抗滑稳定性。
雨过天晴,新开挖的河道上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粮库的白色仓房,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抢险胜利。
“工程完工后,我们守护的不只是粮食安全,更是城市副中心的重要保障。”赵强介绍说,温潮减河工程全线建成后,将与尹各庄闸、北关闸、运潮减河以及宋庄蓄滞洪区共同构成通州堰“2+2+1”防洪体系,让城市副中心的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
防汛抢险显担当 7月26日23时,北京市怀柔区气象台将暴雨橙色预警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这场突破历史极值的强降雨,在短短6小时内累计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怀柔北部山区范崎路、延琉路沿线山体接连滑坡,巨石与泥浆倾泻而下,通讯基站、输电线路相继损毁,整个区域瞬间沦为“信息孤岛”。
7月27日9时,慕莲路项目 应急抢险救援队在接到怀柔公路分局防汛救灾指令后,副经理徐彦强迅速组织2装载机、2台挖掘机和运输车等设备,带队奔赴受灾现场。此时山区通讯完全中断,抢险队只能依靠卫星电话与外界保持联络。
范崎路抢修面临巨大挑战,大部分路段被塌方掩埋地严严实实,最深的地方滑坡塌方体堆积高达6米,其中夹杂着粗壮树干和半吨重的石块,且沿线多为沿河、临山的陡坡,经过暴雨冲刷的山体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垮塌。
面对险情,抢险队采取“分段推进”策略:针对沿河缓坡段,充分利用河道砂石快速堆叠出清运通道,再进行拓宽;针对临山高危段,先稳固再自上而下倒渣清运;针对转弯急坡段,优先清理弯道内侧塌方体,保证机械转弯空间,再堆填外侧扩展转弯宽度。
与此同时,大地村与黄石碴村路段因上下塌方叠加,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抢险队通过固坡清障、分层剥离、“机械破碎+清运流水线”手段,将清理出的石料高效利用于填筑被洪水损毁的路基,实现单日填方量6000立方米的施工效率。
当天,抢险队成功抢通5处损毁路段,既保障了工程车辆和救援车辆的通行需求,也为受困群众的安全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28日至29日,抢险队继续向纵深推进,对范崎路交界河至三岔方向、延琉路三岔至延庆方向的损毁道路展开全面抢修。经过不懈努力,29日19时实现了与延庆公路分局抢险队伍的会师。
央视直击:永定河项目严阵以待备汛
8月5日,北京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央视总台记者深入公司永定河卢梁二标项目施工现场,就雨情应对情况及项目工程进展进行了直播采访。
受4日晚永定河上游来水影响,
永定河卢梁二标项目 河道内水位持续上涨,卢沟桥拦洪闸泄洪流量最高达到每秒154立方米,截至目前水位到达施工现场堤防下方。“此次来水对北京永定河施工段造成了怎样的压力,现场防水防洪情况如何?”面对广大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大兴区水务局副局长段亚飞表示:“本次强降水叠加上游水库泄流影响,河道堤防安全可控,泄洪能力达标。”
为筑牢汛期安全屏障,项目前期已编制《度汛方案》及《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并通过审批。在此基础上,项目科学规划施工防汛应急避险路线,针对5年一遇及20年一遇洪水建立分级应急避险机制,实现风险防控精准化。入汛后,项目在立垡险工、前辛庄险工关键点位设置3处水位监测点,每日8时、15时、18时安排专人定时观测记录水位变化;值班领导带队每日对施工沿线进行全方位巡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响应市水务局统一部署,项目成立永定河卢梁二标项目抢险救援小队,常备应急抢险机械、设备30余台套,随时待命。同时与永定河管理处、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建立高效的汛期预警联动机制,通过专用联络群实时接收并响应上级预警信息,确保应急调度精准及时。预警期间应急救援小队24小时备勤,公网对讲机、救生衣、应急抢险机械等进入待命状态,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立即投入抢险工作。
入汛以来,永定河卢梁二标项目堤体成功经受住了北京市7月28日及8月4日两次强降雨考验,防洪体系稳定性得到实战验证。
作为首都防洪保障的重要工程,公司永定河卢梁二标项目的稳步推进,为城市安全筑牢防洪根基。通过构建完善的防洪体系主体框架及落实扎实有效的防汛举措,永定河防洪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守护首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稳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策 划 | 党委宣传部
来 源 | 轨道交通22号线、隧道局、五公司、一公司
供 稿 | 张慧青、张迎秋、陈宇、刘诗阳、陈盼盼、陶语涵、王强
校 对 | 冉秉昕
责 编 | 尹沁宇、刘晓春
审 核 | 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