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频频亮相各大央媒
△朝闻天下报道延崇高速
△新闻联播、人民网争相报道
一起来看看
这个工程到底有多“硬核”↓↓↓
延崇高速,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市联通崇礼赛区是徐工4000吨吊车图片的公路主通道,也是国家冬奥组委、交通运输部是徐工4000吨吊车图片的“一号工程”。建成后北京到崇礼的车程将由现有的4小时缩短到1小时。
一公局集团发挥长大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专业技术优势,攻克软弱围岩、挑战突泥涌水,目前在建松山特长隧道突破10000米,也是北京市目前在建的最长隧道。
他们在“水帘洞”里修高速
穿上雨靴、戴上安全帽、套上雨衣.....
这是延崇建设者们的日常装扮
延崇高速穿越两大断裂带和湿陷性黄土区域
自去年9月份开始穿越围岩破碎带以来
涌水已经是每日常态
目前,每天正常涌水量达4万多方
相当于20多个标准游泳池的出水量
这些来自山体的承压裂隙水
冰凉且湍急
虽然做足了防护措施
施工人员一天下来一般都需要换三身衣服
冬天也不例外
“水帘洞”似的隧道
使延崇建设者们“浴水施工”成常态
他们在“豆腐块”里打隧道
松山特长隧道
是延崇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
多次穿越地表山沟段落
开挖时经常产生突泥、涌水
施工以来
各掌子面出现过12次不同程度的塌方险情
累计围岩变更145次
2019年春节期间
洞内发生最大一次突泥达到了700多立方米
相当于30余车次出渣车的作业量
在这种环境下施工
延崇建设者们好比在“豆腐块”中打隧道
他们用“心”让管理活起来
节点就在那
再难的问题也得一一解决
为尽可能减少突泥、涌水
延崇建设者们利用多功能钻机
对掌子面进行超前探孔、对围岩进行预判
提前超前加固及探水泄水
有效加强对“突泥、涌水”的预判与处理
延崇高速也是河北省
首条全线应用BIM技术的高速公路
利用BIM技术
实现了项目可视化、精细化
流程化、标准化管理
只需在电脑前打开BIM系统
轻点鼠标就能看到松山特长隧道的施工状态
传达现场安全质量问题
根据问题优化设计图纸
将施工中的重难点进行“特写”
使问题解决稳、快、准
目前
延崇高速的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计划2019年底建成通车
来源 | 桥隧公司
供稿 | 姜鑫鑫 雷晓芸
责编 | 唐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