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公局集团“科技之花”绽放贵州第一长隧

2019-05-17 17:53:25浏览:1336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   

“隆隆隆”

幽暗是德国吊车视频的桐梓隧道里

机械轰鸣

三臂凿岩台车犹如一只

肢体强壮、爪子锐利是德国吊车视频的穿山甲

利索向前,无坚不摧


这是四公司贵州重遵8标

桐梓隧道施工现场

自2018年9月开工以来

项目部便借助各种“神器”

开始与这座贵州最长隧道

展开了艰苦卓绝是德国吊车视频的博弈



桐梓隧道是国内重大控制性工程项目,全长10.5公里,贯穿大娄山脉,穿越桐梓三个乡镇。截至目前,隧道掘进已突破400米,各项工作正朝着预定目标顺利推进。


“施工神器”大显神通


日前,在海拔1079米的桐梓隧道出口段掌子面开挖现场,两名工人正坐在一台外形酷似变形金刚的机器上,熟练地进行钻孔作业,只见机器舞动着三条灵敏的长臂,可以精准地钻进岩壁的“肚子”里。“这个大家伙可不得了,相比传统的人工钻爆法开挖,从原来的9人降至2人,大大地解放了劳动力。”项目负责人杨辉说,这是项目为了应对桐梓隧道复杂的地质围岩,花“血本”引进的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13米的长臂,定位精准,可谓“指哪打哪”。



据介绍,桐梓隧道长度在全国在建三车道公路隧道中排在第一位,隧道地质复杂,穿越高瓦斯煤系地层、向斜构造、岩溶、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在施工难度极高,工期又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三臂凿岩台车的到来,大大缓解了施工压力,在钻爆孔、锚杆孔、掏槽孔杆等作业中大显神通。“简单形容就是:安全稳定、任劳任怨、成本低效率高。”杨辉表示相较于之前传统的人工钻孔5米便需3小时凿岩台超前地质探孔30米仅需要一个半小时。此外,这个“神器”在打钻过程中,极少产生灰尘,是个不折不扣的“环保卫士”。  



三臂凿岩台车,只是桐梓隧道施工采用的新设备、新工艺的一部分,湿喷机械手、防水板铺设钢筋精准定位台车、自行式液压移动栈桥、电缆沟整体滑模一体机、自动喷淋养生台车等国内国际先进施工设备和技术齐齐上阵,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施工建设。


“黑科技”让施工不“摸黑”


“车行横洞的钢架怎么安装?”“瓦斯排放管怎样设置合理?”…… 4月2日下午,在贵州重遵8标会议室,产业工人不断提问。



为了更好地解答工人的困惑,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将施工可视化动画搬上了讲台,采用BIM技术和施工图纸相结合的方式,向工人们进行了一次立体的技术交底。


杨辉介绍,桐梓隧道施工前期,项目就开始了工地信息化与施工技术深度融合的探索。如今,运用BIM建模技术结合科技化手段,实现了项目管理的全可视化。“以前施工只能参照图纸,但很多工人看不懂,这时BIM可视化的优点就显现了,直观、立体,一目了然。”杨辉说,通过可视化模型和动画给工人交底的时候,他们接受起来就不再那么费劲了。



BIM建模技术在桐梓隧道的施工过程中,还曾立下“赫赫战功”。2018年9月份,项目运用BIM技术,在车行横洞与主洞交叉口进行钢架碰撞检测,发现车行横洞的拱架间距设置不合理,造成拱架悬空未受力。“如果按照此前的施工图纸施工,后期可能就要返工了。”杨辉说,发现问题后,项目及时对施工进行了优化,避免了潜在的隐患。 



现在,在工程正式施工前,项目都会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3D虚拟建造,通过可视化的预演练和施工过程模拟,检查设备空间位置和工艺实施的可行性,进而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减少返工。“特别是在进行高、大、危等施工难点攻关时,BIM技术能提供便捷直观的模拟以及详细精准的分析结果。”杨辉说。


“神奇芯片”保隧道安全


在桐梓隧道施工现场,一件件“神器”让人大开眼界,而一个芯片却让每个工人视若珍宝。



芯片卡

人员定位显示


只要带上这个芯片,即使在隧道里发生突发情况,再也不怕外面的人找不到你。”在项目信息化技术中心,项目安全部部长李金胜饶有兴致地介绍起项目为隧道作业工人,量身定制的这个安全法宝。该芯片卡扣在安全帽的后脑勺位置,有银行卡大小,只要作业人员进入基站范围,就开始自动考勤,他们进出隧道的时间,在哪个位置走动,都可以在后台上精确地记录下来。“你看这个红点,在几百米范围内来回走动,旁边还显示有名字。”李金胜指着后台的显示屏说,芯片里记录了作业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工种和联系方式,定位功能可以精确到1~5米范围内。此外,芯片上还有一个一键求救功能,一旦遇到险情,作业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送求救信息。



由于不能带手机进入隧道,芯片卡还充当了紧急寻人的角色。李金胜说,有一次,瓦斯监控系统监测到隧道里的瓦斯浓度达到了0.8,安全信息员通过芯片定位系统,迅速找到了在左洞二衬工作面的瓦检员,及时对瓦斯浓度进行现场实测。“最后发现是隧道里的瓦斯传感器量值与实际出现了偏差。”李金胜说,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定位系统实实在在促进了项目在突发情况处理时的效率。



此外,在安全管理上,项目还设置了了一座安全教育培训体验馆,借助VR仿真模拟,对桐梓隧道可能发生的高空坠物、吐水突泥、瓦斯爆炸、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进行模拟,并强制要求所有进场队伍必须进行体验。而隧道内的高清监控摄系统,时刻监控着桐梓隧道内的“一举一动”,为隧道平安掘进提供了一双“智慧的眼睛”。


来  源 | 四公司

供  稿 | 欧其锦、程萍

责  编 | 龙元元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公局集团新闻周报(第7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