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吉布提到亚是起重机配件的斯亚贝巴是起重机配件的列车看起来真现代化,也很有我们埃塞民族风格。我们是起重机配件的这条铁路什么时候能通车啊?这样我就能坐着火车回家了。”泽哈耶看着电视里介绍亚吉铁路的视频对我说。
泽哈耶是2015年初就进入WM铁路项目工作的,是办公室资历最老的助理了,读过研究生,后来因为学费不足就暂停了。他到项目工作已经有4年多了,比很多中方员工在项目的时间都长,算是当地雇员中的元老级人物,见证了营地从农田到绿树成荫,沿线从荒山到铁路成型的过程。他的家在默克莱(埃塞俄比亚提格雷省首府),他一直盼望着全线通车,坐着火车回家。
我们项目部距离默克莱有90多公里,进城必须翻山越岭,但是这一段公路又是事故高发路段,每次进城总能看到横七竖八躺在路边的事故车辆,最多的时候会同时有5、6起,每一起都让人不寒而栗。每一起公路事故的发生都让人想有另一种更安全的交通方式。
前几天我们去默克莱办事的时候又看见两起安全事故。
“这位车主损失应该很大,你看,整车的啤酒瓶都碎成渣了,翻过来以后肯定没有一个完整的瓶子了。”看着路边已经侧翻在地的货车,他给我解释到。说第一遍之后又说了第二遍,并用中文说“翻过来”。
这段路确实太陡,如果下雨,就更危险了。我告诉他:“等我们的铁路通车以后,从亚的斯亚贝巴运货物过来就安全多了,也会快很多,最重要的是物价会降下来,同样的钱我们就能买更多橙子吃了”。
他说:“是,就像中国的铁路一样,让生活更容易更安全。”
“对,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我笑着补充道。
说完,我们似乎就没有更多话题了,我刷着朋友圈,他也盯着手机。各自干着各自的事情,车里很沉默,没有人试图寻找一个话题打破沉默。
过了一会,在急转弯处,身体向外侧了一下,我才放下手机往前看。这时候发现一辆小巴士倾斜在排水沟里,并没有侧翻,周围没有任何人看守,也没有发现事故发生后的碎片。
“看这辆迷你巴士,这辆车的司机一定超速了。”我推测说。
“应该是,而且应该是在晚上发生的。”他接过话来。
“你怎么知道的?”
“这些小巴士的车灯状况都不是很好,白天没问题,所以是晚上发生的。”他看起来一副很有经验的样子。“等我们的铁路通车以后事故就会减少很多,至少不用再翻整座山了,穿隧道比在陡峭的山路开车更安全。”他又补充说。
“嗯。”我没有再继续话题。大脑在不停地想象着铁路通车后,第一列火车从当地村庄驶过的情景。
他们会是怎样的反应呢?小孩们会因为第一次见到火车而害怕,躲到一边?还是因为第一次见到新事物,都簇拥在铁路旁边跑边叫?成年人会向我们的列车招手致意?Tsehaye会不会在列车上兴奋地展示每一处他熟悉的地方?
“我想坐着火车从办公室回家,就像上次在北京坐火车一样,我喜欢这种感觉。感觉一切都在前进,真让人兴奋。”泽哈耶的话把我从思绪中拉回了现实。
“对,我也喜欢这种感觉,就像一直在旅行,期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景。”
其实我也想坐着火车去默克莱,我想看到铁路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想看到当地小朋友在车厢内向我招手,想和他们一起体验穿过隧道时短暂地黑暗,更想和他们一起体验特大桥上穿梭的感觉。
来 源 | 海外事业部
供 稿 | 黄岩
责 编 | 李晓丹、屈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