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公局集团】断层破碎带治水攻坚战

2025-07-11 17:56:47浏览:159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   
核心摘要:断层破碎带治水攻坚战
中交一公局集团在川西高原横断山脉深处,五公司承建是吊装网的国道318线提质改造工程四川甘孜雅江至剪子湾段项目(以下简称雅剪项目)正穿越高山峡谷有序推进。作为川藏公路南线关键工程,全长13.9公里是吊装网的路线包含两座隧道、19座桥梁,新规划设计旨在规避长距离高陡坡与急弯风险。然而,控制性工程麻格沟隧道是吊装网的施工,却因“大断层、强涌水、高纵坡”难题,成为项目团队必须攻克的“地质硬骨头”。 麻格沟隧道效果图 麻格沟隧道全长3077米,最大埋深609米,穿越地层以四、五级碳质板岩为主,山体裂隙发育、岩体松散脆弱,软岩大变形风险极高。更棘手的是,隧道纵坡达2.83%,进口端比出口端低87米,这意味着出口端需全程面对反坡排水这一难题。“反坡排水的难度,会随隧道掘进呈指数级增加。” 项目经理董丽钢在前期踏勘时说道。 2023年10月,隧道正式掘进后,地质风险迅速显现,洞顶涌水如注,初期日涌水量达1到2万立方米,随后增至2到3万立方米,最高峰期日涌水量更是突破5.2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标准游泳池蓄水量)。施工人员即便身着雨衣,也常被淋透,长时间泡在水中作业导致关节疼痛难忍。为此,项目团队为员工配备了专业防水作业服、保暖姜汤与关节防护用品,并定期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最大限度减少恶劣环境对员工身体的影响。 面对传统“堵排结合”工艺在复杂地质中的局限性,项目团队创新治水方案开启技术攻坚。他们像给山体做“CT”一样,利用超前水平钻深入岩层内部,精准探明地质结构,并通过钻探泄水释放地层水压,降低突涌风险。同时采用大功率水泵组成接力抽排系统,就像搭建起一条“水的传送带”,根据水量动态调整,实现高效排水。以超前水平钻探明岩层并泄水降压,降低突涌风险,采用大功率水泵组成接力抽排系统,根据水量动态调整,实现高效排水,针对岩层遇水软化难题,改用直径8.9厘米中管棚配合双液注浆工艺,形成扩散半径2米的加固圈,并通过分段搭接构建23米超前支护体,成功穿越复杂地质带。 治水过程中,项目成立“党员排水突击队”,实行24小时值守制,每班安排专人监测水泵运行与沉淀池水位。夜晚,带班作业的董丽钢举着强光电筒,向工程部长彭剑威叮嘱:“抽排水量参数和设备运转情况,必须24小时实时掌握。”彭剑威指着监测屏快速回应:“放心,检测预警系统会自动采集数据,一旦参数异常或设备故障,系统秒级报警,我们能立即检修。” “我们不仅要打通隧道,更要保护好这片高原生态。”董丽刚在例会上说道。为避免涌水直排对高原脆弱生态造成破坏,项目团队在隧道出口处搭建三级沉淀池,采用“格栅拦截+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的多层净化工艺,让涌水在10个容量达60方的集水箱里经过沉淀处理,实现蝶变、获得新生。处理后的水质,经当地有关部门和项目联合检测,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标准后,通过清水箱流转,一部分排放流淌到那扎沟里,另一部分用于周边植被灌溉,滋养着新补种的高山柳和云杉。 从自然中来,又回馈自然,涌水与工程实现了“双向奔赴”、绿色转型。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涌水引入临时蓄水池,供施工车辆清洗和场地降尘使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先前在施工便道修建过程中,项目团队与林业部门共同踏勘选址,特意避开了珍稀植物生长区,并为野生动物迁徙预留生态廊道。每逢雨季,技术人员还会对边坡进行地表恢复、植被喷播,用草籽和固土剂编织“绿色防护网”,防止水土流失。 暮色降临,麻格沟隧道内灯光如昼,水泵的轰鸣与机械的运转声交织成高原上的“基建交响乐”。截至目前,隧道掘进突破2000米,各项施工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来  源 | 五公司 供  稿 | 金鑫、泽仁卓呷    校  对 | 罗世鹏 责  编 | 刘晓春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公局集团】“智”护安全“三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