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公局集团为破解世界难题,他们奋战在隧道里1900多天

2020-12-08 12:54:14浏览:5322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   
核心摘要:为破解世界难题,他们奋战在隧道里1900多天


“大家在箱内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

“由于工程紧、任务重,5年里只回家了8次。”

“每天有12个小时以上在现场,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在干。”


为防止变形引起是起重机械的坍塌,建设者们打设临时扇形木支撑


岷县隧道,被国家岩土和地下结构工程领域顶尖专家称之为世界级难题是起重机械的公路隧道,是甘肃渭武高速公路是起重机械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五公司甘肃渭武8标项目团队历经1900多个日夜奋战,于2020年11月2日实现隧道胜利贯通。这期间,他们经历了19次大变形、13次大涌水、41次大塌方,从没有人因为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大而退缩离开。

岷县隧道,被国家岩土和地下结构工程领域顶尖专家称之为世界级难题的公路隧道,是甘肃渭武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五公司甘肃渭武8标项目团队历经1900多个日夜奋战,于2020年11月2日实现隧道胜利贯通。这期间,他们经历了19次大变形、13次大涌水、41次大塌方,从没有人因为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大而退缩离开。

“死磕到底。”回想这段岁月,项目经理强思翰如此说道。
 

历经千锤百炼,迎来隧道贯通的胜利
 

隧道里上演变形记”,处处是惊险

虽然长度仅2.8公里,但岷县隧道全线均为V级围岩,还穿越两处断层破碎带,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围岩一直在蠕变,导致初期支护的钢拱架被挤压变形,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变形幅度大、速度快,隧道极易坍塌,我们不得不重新更换钢拱架重新支护。”强思翰说,项目团队面临的技术难度超出了国内外业界认知水平和规范应用范围,最严重时,钢拱架被挤压收敛至193厘米,达到设计极限变形量的9.6

高压水从岩缝里喷涌而出,掌子面附近瞬间一片汪洋!”回想起今年1月8日发生的那次大变形,强思翰至今记忆犹新。

钢拱架右侧被挤压成“z”字型
 
凌晨1点,隧道进口左线钢拱架急剧变化,巨大的围岩应力将倒“U”字型钢拱架的右侧扭曲成“Z”字形。伴随着一阵阵“咔咔”声,右侧隧道边墙突现大涌水。

情况紧急!刚从大手术中恢复没多久的强思翰立即赶到现场指挥工作,带着现场副经理、技术人员、安全员和班组长齐上阵,穿着雨衣、雨靴,展开了一场艰险的“变形大决战”。
 

5年时间遭遇13次大涌水
 
涌水挟着泥砂倾泻而下,淤泥与积水淹没脚踝,管理人员和工人们喊着号子,人工配合着机械,泥水混杂着汗水,工字钢与木支撑被一齐用于围岩支护。战斗持续了16个小时,直到次日下午5点多,终于遏制住了隧道塌方。由于长时间浸泡在寒冬的涌水中,每个人的双脚泡得发白肿胀,磨出的血泡如豌豆大小。满脸污水的大家,相互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走出了隧道。

像这样的紧张战斗,平均每个月就会遇到一次。

最艰难时候,咬着牙挺过去
受大变形影响,岷县隧道进口段掘进一度寸步难移。“2018年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候,全年隧道左线只掘进了94米。”现场副经理林章回忆说,反复地拆换钢拱架,不仅施工安全风险极高、施工效率低下,也影响士气,“那段时间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强经理经常给我们做思想工作,在他的带头和影响下,我们都咬着牙在坚持,好在挺过来了。”
 

艰苦的施工环境
 
软岩隧道最怕遇水,遇水易引发坍塌。为便于第一时间奔赴涌水、坍塌处解决现场问题,项目部把集装箱拖进了隧道。

集装箱放置于隧道加宽段安全地带,箱内空间不足9平米,但床、办公桌椅、图纸等基本生活办公用品一应俱全,还摆放了几盆小绿植。就这样,集装箱成了隧道前线指挥部。从2018年起,这里便成了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轮流值班室。一旦遇到状况,大家在箱内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林章说。
 

集装箱指挥部
 

集装箱简陋的内部环境
 
集装箱距离洞口1300多米、山体内200多米深处,如此封闭环境下,箱内既潮湿又闷热。建设者们穿着厚厚的工装,戴着口罩,在里边待上半个小时,就会冒汗,呼吸不便。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着,把集装箱当成临时的家,为了隧道胜利贯通这一目标,与恶劣的环境、更与自己“死磕到底”。

直到隧道贯通后,集装箱才算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

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
五公司渭武8标项目团队多为85后、90后的年轻员工。5年,正是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他们却将这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攻克岷县隧道施工的世界难题。
 

夜晚,结束了隧道内值班的万海洋正在修改钢拱架加工参数

万海洋今年30岁,5年时间里,从恋爱、结婚再到生子,岷县隧道见证了他人生诸多重要时刻。“我是2018年结婚的,婚后1周便回到工地。2019年12月孩子出生,我回家呆了1周。由于工程紧、任务重,5年里回家了8次,其实,其他的现场技术员也都极少回家。”这位皮肤黝黑的陕北男子憨厚地说,自己很平凡,只不过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像万海洋这样的青年员工还有很多。技术员金广、李小明、李碧强、刘俊义、王海辉、张继华等十几名90后,他们也都在岷县隧道一直坚守着,从没有人因为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大而退缩离开。“每天有12个小时以上在现场,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在干。”万海洋说,“就是想把这个最难的隧道打通,为岷县人民尽快实现小康梦贡献一份力量,也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

“作为扶贫公路,岷县隧道的贯通,意味着岷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也即将结束,大家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5年来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强思翰说。
 

渭武高速建成后,将结束岷县不通高速的历史
 
1121日,甘肃省政府批准岷县等8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宣告甘肃省75个贫困县全部完成脱贫摘帽。在强思翰看来,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背后,也浇筑着渭武8标项目团队为岷县人民“小康梦”所付出的心血汗水。

来  源 | 五公司

供  稿 | 尹沁宇 曹玉明 严湘

责  编 | 廖本张惠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国石化机械公司【务虚会】 思变持恒 砥砺前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