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为认真落实中交集团工作部署,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树立依靠科技驱动企业发展理念,于11月同步开展“科技月”活动,并在公众微信号推出“科技创新”专栏,以“回顾·展望”为主题,集中展示公司一批标志性建设工程和创新成果。
本期为第四期《海外篇》
第四期·海外篇
作为最早在海外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是二手吊车的中央企业之一,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科技创新和工程创优能力不断提高,获得鲁班奖(境外工程)4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中交优质工程奖4项、中交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为扩大海外市场发展空间、提升品牌形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伊拉克摩苏尔五桥
# 国外大型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成功案例
#世界桥梁专家赞誉为一流工程
科技成果:该工程完全按英美和西德等西方国家是二手吊车的技术标准设计建造,推广应用当时国际领先是二手吊车的滑移钢模架逐孔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技术及MT150全护筒钻机施工工艺,取得明显成效。公司继摩苏尔四桥之后,在伊拉克承建的又一座大型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水平媲美欧洲一流公司。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外环线项目
# 埃塞市场的第一个工程项目
# 埃塞第一路
科技成果:项目突破技术难关,在管道预制与安装、新泽西和路缘石摊铺方面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填补了公司在市政工程方面的技术空白;攻克了悬辊式承插口制管工艺难关和在膨胀土地带管道施工的技术难关,总结了滑模施工新泽西护栏的关键因素,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艺,使新泽西护栏的摊铺日进度达到250米,是传统支模浇筑摊铺法的10倍。该项目体现了中国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信誉和风采,得到业主方面官方人士的肯定和赞扬。
埃塞俄比亚AA高速公路项目
# 东部非洲国家第一条采用中国规范的高速公路
# 2016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
科技成果: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基层替代常规的水稳基层,解决了埃塞国家水泥产量不足问题,满足施工需求,加快施工进度。利用掺拌技术,就地取材,解决了沿线路基填料缺乏问题。项目通过各种创新管理,获得埃塞俄比亚国家公路局嘉奖令,被誉为与非洲互联互通的典范工程。
埃塞俄比亚MD亚吉铁路项目
# 埃塞俄比亚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 2019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
科技成果: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针对路基填料短缺,创新利用“火山渣掺拌黏土”作为路基填料,节省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率,在保证质量100%通过率的情况下第一个提前完工,为亚吉铁路项目的工期与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
# 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开山之作
# 2019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
# 2020年中国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科技成果:全线采用中国标准、装备、技术、管理,开启了中国铁路全产业链境外合作的新模式。在梁枕预制及铺架施工过程中结合肯尼亚当地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总结,持续改善工艺工法,充分运用TJ165型架桥机快速铺架简支T梁与桥面轨施工技术,形成了海外铺架工程施工风险的避险综合成套技术,出版《海外铁路铺架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控制》专著一部,对海外铁路铺架工程具有示范性作用。
喀麦隆FEICOM银行大楼项目
# 喀麦隆承建的首个房建工程
# 2020年中国交建优质工程奖
科技成果:采用法国技术标准设计建造的DB项目,沿山坡而建,结构造型复杂,对接精度要求高,项目应用多项新技术手段确保工程质量在达到验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拓展喀麦隆的建筑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乌干达坎帕拉-恩德培机场高速公路项目
# 乌干达国家首条高速公路
# 乌干达国家公路局嘉奖令
# 2020年度陕西省优秀工程设计奖
科技成果:乌干达第一条设计施工均采用中国技术标准的高速公路,通过不断对比中外技术规范在桥梁施工、路基路面施工、交通安全设施及绿化工程等方面在设计施工上的优缺点,总结了一系列适用于东非地区类似工程环境下的桥梁设计及施工技术、路基路面设计及施工技术,并成功推广应用。对今后海外类似工程项目具有创新示范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
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
# 不停航施工
# 符合ICAO国际民航组织标准
科技成果:17/35跑道是恩德培机场的起降主跑道,需在不停航条件下完成施工,其施工质量符合ICAO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要求,为其他跑道不停航施工作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喀麦隆雅杜高速公路项目
# 喀麦隆第一条高等级高速公路
# 2019年喀麦隆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计划特殊贡献奖
科技成果:通过对高液限红黏土直接填筑路堤施工工艺的研究以及法国NF标准高等级公路EME基层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研究,总结出非洲热带雨林地区高湿高液限土直接填筑路基施工技术、高填方处箱涵顶铺设EPS泡沫板消除马斯顿效应施工技术、非洲高温多雨强日照条件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等,解决了项目近550万填方施工问题、40座高填方段箱涵工后损害问题以及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抗疲劳性能、抗车辙性能、耐久性等问题。
来 源 | 科学技术质量部
供 稿 | 单晓晴 张川宁
排 版 | 新媒体编辑组·陈凯
责 编 | 尹沁宇 廖本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