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公局集团2020年“科技月”成果展示铁路轨道篇

2020-11-19 23:54:08浏览:781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   
核心摘要:铁路轨道篇

编者按


为认真落实中交集团工作部署,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树立依靠科技驱动企业发展理念,于11月同步开展“科技月”活动,并在公众微信号推出“科技创新”专栏,以“回顾·展望”为主题,集中展示公司一批标志性建设工程和创新成果。

本期推出第二期《铁路轨道篇》

第二期·铁路轨道篇

公司参建了太中银、京沪、石武、沪昆等国家重大铁路,以及蒙内、内马等国际重要铁路,共计50余个项目,获詹天佑奖1项、鲁班奖3项、国优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9项,积累了高速铁路成套施工技术、高寒高原复杂地质铁路施工技术、海外全产业链铁路施工技术等核心铁路建设技术。


京沪高铁丹昆特大桥阳澄湖桥段

??

绿色施工、低碳环保

??

2012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科技成果:

采用“双排桩筑坝围堰”施工方案,将水上施工改为陆地施工,在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方面更有保障,同时不影响阳澄湖及其周边水域和陆地原有生态环境,把湖区桥梁施工对环境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达到了“施工零排放、水质零污染”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环水保目标。


石武客专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

??

国内首创三片斜拉式桥梁

??

2014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科技成果:该桥从设计到施工,大量采用代表世界桥梁建设领先水平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拥有4个之最:时速之最、技术之最、抗震安全之最、桥梁长度之最。建设中运用的多点同步顶推技术,不仅在顶推最大跨度、总长度和总重量方面均创世界之最,还减少了对河道的干扰和破坏。


南京扬子江隧道

??

当时世界上同类隧道中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地质最复杂、水压最高的隧道

??

2015年度公路水运“平安工程”项目

科技成果: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水下大断面盾构隧道建设关键技术,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水压条件下可更换式切削刀装置、推出式滚刀装置、多道易更换盾尾密封装置和盾构机刀具刀盘可视化检测系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3项,省部级工法3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6篇。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蔡家嘉陵江大桥

??

亚洲第一大跨径轨道专用混凝土梁斜拉桥

??

2018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科技成果:多项创新技术保持国际领先:发明一种移动模架托架四提升自拼装方法,解决了高墩大吨位移动模架托架安装难题;创新采用曲线过孔工法,克服了诸多施工难题,成为国内首例高墩、大跨、大吨位、小半径上部移动模架+辅助设施施工。依托于该工程的《60m移动模架高墩、变宽、小半径曲线施工技术研究》,取得多项国际领先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公路工程工法1项、2014年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ASBI“桥梁卓越奖”等荣誉。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

??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换乘之王”

??

第15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科技成果:

在淤泥质地层中创新应用新配合比不可硬性浆液,并在浅覆土条件下成功将地层损失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为后续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成功穿越磁悬浮(世界唯一)“外科手术刀”式超精确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2016年度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


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

??

全国铁路第一长隧——松山湖隧道(38.8公里)

??

全国铁路系统火车头奖

科技成果:依托于该工程的《城际轨道交通明、暗挖地下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克服了被誉为“隧道地质博物馆”的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形成了系统性的城际轨道矿山法、明挖法区间隧道及车站修建技术。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大规模帷幕注浆、地表注浆等,解决了连续长区间软弱富水浅埋隧道施工难题。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二、三等奖,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太中银铁路柳林隧道

??

公司承建的首条铁路隧道

科技成果:依托于该工程的《多变径模板台车整体衬砌施工工法》,结合工程实践制造出了在隧道衬砌施工中可以多变径的全液压整体衬砌模板台车,突破了传统施工方法,填补了当时模板台车在双线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方面存在不能多变径的技术空白,获2011年国家级工法。


沪昆客专贵州段

??

在崇山峻岭间穿梭的高铁

??

全国铁路系统火车头奖章

科技成果:依托于该工程的《全自动液压栈桥式仰供移动模架一体机研制及应用技术》属中交集团重大科研项目,该技术设备的研制成功和推广应用实现了隧道仰拱的自动化、机械化施工,大幅提高施工速度,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填补了国内仰拱施工设备技术空白,达到当时国内领先水平。获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三等奖。


成昆铁路复线米攀段隧道

??

全国首例近距离下穿高速公路连续刚构大桥桥墩

科技成果:首次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昔格达地层隧道的施工工法和理论体系,并成功应用。提出隧道-地层-桥梁加固控制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长大隧道近距离下穿特殊环境。研发长大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特长垭口隧道,减少隧道灾变造成的经济影响。相关技术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三等奖、中国交建科学技术一等奖。


厦门地铁1号线

??

海上盛景-最美海上地铁

??

2020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科技成果:依托于该工程的《复合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成套技术研究》,创造性地研发出了盾构区间复合式孤石探测处理技术、通用型管片衬砌拼装点位选型及拼装施工技术及盾构隧道近距离顺桥走向下穿桥扩大基础施工工技术,解决盾构小曲线半径始发接收、穿越桥梁、孤石群等多项难题,盾构区间线型、沉降、渗漏水控制水平达到业内前列,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17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来  源 | 科学技术质量部

排  版 | 新媒体编辑部·唐思平

责  编 | 尹沁宇 廖本张惠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公局集团广大干部学习贯彻中央宣讲团在国资国企系统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