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公局集团隧道里的地质“画师”

2020-11-03 21:40:47浏览:1240 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   
核心摘要:隧道里的地质“画师”


“倾向67 度,倾角68 度,走向为倾向加减90 度,减去磁偏角2度……”四公司广西南天6标技术员卫家华,正在燕来隧道出口右洞内聚精会神地盯着手中是吊车论坛的地质罗盘仪,待轻微晃动是吊车论坛的磁针稳定后,便快速记录下读数。


随后,卫家华又拿出地质锤小心地敲开岩层,仔细观察岩层节理发育、风化及破碎情况。他需要在下午5点前完成掌子面地质素描,以便施工人员提前对当前开挖段是吊车论坛的地质情况作出判识,决定接下来的掘进工法与支护类型。



谁能想到,如今技术娴熟的卫家华,在3个月前对隧道地质素描仅仅是一知半解。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进步,不得不从他的“入门”师傅李唐军说起。


由项目部负责施工的燕来隧道长6.3 千米,是广西省在建的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由于隧道穿过的土层分布极不均匀,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土质疏松易垮塌。如果不能够随时掌握每一个位置的地质结构情况,极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怎样才能对时刻掘进的掌子面地质情况有一个及时准确的判断呢?”一次生产周例会上,项目总工程师李唐军提出的棘手问题难住了在场的年轻工程师们。“要是能随时随地把它们展示出来就好了。”有人提议。


拍照似乎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由于隧道地质丰富多样,复杂多变,虽然相机能快速拍摄记录相关地质现象,但摄影受环境影响较大,在很多地方,远远不如地质素描更能表现地质现象的特征并突出重点。顺着思路,李唐军有了主意。他从项目上选出8 名有绘画功底的技术员,组成隧道地质素描队,对他们进行培训,分批带他们进隧道开始地质素描的学习之旅。“手绘地质素描图有‘定格’的作用,画图时还能‘过滤’掉一些杂物,让技术员想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突出。”李唐军称,这种手绘现场图能做到相机所不能,所以必须得让更多的人学会。他还从构图、地质识别、罗盘仪使用方法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争取让所有学员在一个月内掌握这门“手艺”。



培训初期,李唐军带着学员用3天时间走遍了项目承建的6 座隧道。这阶段,学员们只需用眼睛看,并把李唐军讲的内容记录下来。晚上,李唐军带着大家根据白天的记录,对隧道施工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对施工方法提出优化建议。第二阶段,学员们开始动手学绘图,这下可让李唐军“ 头大”了。“因为绘画基础不同,每个人画出来的图都不一样,差异较大。”李唐军说。白天,李唐军带队进隧道识别地质结构,晚上在会议室手把手教绘图,课程表安排得满满的。令人欣慰的是,这期间虽然学习强度很大,但没有人打“退堂鼓”。



“有师傅带跟自己摸索完全是两回事,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有幸被李唐军选为徒弟的卫家华,在学习期间听得认真、学得勤快,还根据李唐军的建议,把平时在现场看到的尽量用笔绘下来,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慢慢找到了画画的感觉,1 个月后就画出了线条清晰简洁的素描图。“虽然图片有些不规整,但不影响使用,特别是物景上标注的距离和尺寸十分准确,让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李唐军说。就这样,卫家华成了8人中第一个“出师”的学员。


如今,全线无人不晓项目部有一群隧道“画师”,他们的画不仅惟妙惟肖、构图丰富,而且十分“接地气”,极大弥补了超前地质预报的不足。“施工人员看到我们画的这些图,心里就有谱了,安全有了保证,进度也能快一些。”卫家华对小徒弟说,他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来  源 | 四公司
供  稿 | 欧其锦、王振
责  编 | 廖本张惠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公局集团隧道里的地质“画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