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颗百年古榕树隔空相望,就像一对百年夫妻相互依偎”“这颗古榕树已经600多岁了,却依然挺拔矗立”。七里村民俗文化专家陆老师正向二公司七鲤古镇项目是吊车型号的建设者们讲述古榕树是吊车型号的故事。在他眼里,每颗古榕树,都承载了七里村几代人浓浓是吊车型号的亲情,也是赣南游子割舍不了的乡愁情怀。
榕树是赣州的市树,在江西省赣州市的大街小巷、田园沃野、学校公园、贡水之畔都能看到榕树伟岸的身影,几乎有着和古城一样悠久的历史。二公司赣州七鲤古镇项目驻地,位于市内的古榕群落。这里的古榕树沿着贡江河岸一字排开,见证当年赣南最大木排集散地600多年兴衰没落,连绵成片的54颗古榕树华盖如锦、浓荫蔽天,是景区内一道鲜活的风景线,形成了独有的“绿色画廊”,堪称景区一绝。榕风浩荡、江风徐徐,贡江河畔的这一片古榕树是一处极佳的避暑旅游胜地。
而近日雷雨天气,贡江河畔一颗遭受天灾的百年古榕树断了臂枝,也颤动了项目建设团队的心。为保护好这一片原生态绿色资源,项目团队迅速行动,马上联系赣州市城区绿化办联合对项目范围内所有榕树的编号、现状及每一棵古榕树生长情况进行了仔细勘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实现场每一棵榕树的真实“身份证”,对受到自然灾害的树木进行详细登记,对枯萎的树木做好相应的“销户”处理。这一颗颗走过宋风元雨、明月清风的古榕树,迎来了它们久违的“医护人员”。
作为首个驻扎赣州城旅融合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的央企单位,项目部背负着二公司首个大型文化旅游类投资项目的重任,也承载着当地人百年来重振千年古镇的夙愿。江西省享有得天独厚的绿色发展优势,全省森林覆盖率63.1%,位居全国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更是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本着对赣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绿色承诺”,项目团队搭乘江西绿色生态旅游发展的快车道,借助七鲤古镇城镇融合地理区位优势、中心城区“绿肺”的天然资源,着力为当地古镇旅游发展增绿护蓝。自进场伊始,项目团队便确定了打造“江西首席古镇旅游名片”“赣南城旅融合首个后花园”“贡江生态与古镇旅游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奋斗目标,致力为江西绿色生态旅游发展添砖加瓦。
七鲤古镇项目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进行运作,包含古建筑修复、仿古建筑、市政、绿化等工程建设内容。项目团队超前谋划、统筹规划,以3年建设期和27年运营期的“全生命周期”倒推节点,从投资、施工、适用性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优化比选,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设计、运营先行。
水系及周边环境是项目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项目用地范围内现状水域包含现代河道、古河道、缆池、农田、鱼塘总面积约7.2万平米,多为烧窑取土所形成的、深度深面积大的取土坑及瓷窑运输通道。据查阅地勘数据显示,现状水域淤泥厚度多为2-4米,总体淤泥方量约为19.5万平米。项目团队主动出击、不等不靠,确定“生态治理、综合利用、保护古镇、传承文化”的方针,规划依托现有水系及周边资源,打造相互联通、可循环的河、湖、塘三级水网体系。
通过采用水系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本着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亲水景观,对项目水域进行原位生态净化,逐步恢复各种有益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形成完整的生态食物链,构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使水体保持长期的清澈、洁净。项目团队以“用脚丈量七鲤每一寸土地”为活动主线,设置责任区块踏勘小组,对景区内池塘、丹井、湖泊等进行细致查勘,发现现有3处泉眼泉水水质较好,为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可将其作为补水水源直接利用,为此规划设计一处泉眼引入会展中心,一处作为北区溪流水源,一处作为南区水源从仙娘庙入湖。
走进七鲤古镇项目,项目主要出入口的雾炮机和喷淋设备正在高速运转,“为做好绿色环保工程,给赣南人民展示央企良好风范,在细节方面我们下足了功夫。”项目副总工张环林说,通过“绿色环保金点子”活动,群策群力,在景区出入口,设置轮胎车辆冲洗装置,防止轮胎带泥进入市政道路;结合沿岸高差错落空间及榕树,因地制宜,设计打造多个亲水休憩平台自然生态剧场,不定期邀请非遗传人进行戏剧曲艺表演,传扬继承赣南地方特色非遗文化等。“这些,只是我们为绿色环保工程所作的开篇工作。“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好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美色,方知“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含义。七鲤古镇项目深知现在所做的,不只是对民生福祉工程的大改造,或许背负更多的是当地民众的期许,也是对历史的一次交代。延续、再现七鲤古镇的人文之美及历史价值,让这段历史的脉络继续传承下去,这才是我们央企入“赣”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