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昌都
在号称“地狱之路”是吊车电路图纸的国道317线上
一条长达4.6千米是吊车电路图纸的“长龙”
洞穿了珠角拉山
正是由
西南公司承建是吊车电路图纸的
珠角拉山隧道工程
2016年以来
项目团队迎风冒雪
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和魄力
扛过了艰难的阵痛期
走稳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凝人心 聚士气 泰山可移
积雪厚车辆无法上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代诗人岑参笔下边塞艰苦环境确乎适用于珠角拉山隧道工程。平均海拔4200米,处于苦寒高海拔地区,交通条件恶劣,全年有7个月处于大雪封山状态,低气温、低气压、低含氧量的环境给施工带来极大影响。
初到工地,绝大多数都会出现耳鸣、气短、心闷心慌、呼吸不畅等不良现象。生活用水长期处于冰冻状态,日常用水困难。工人效率比内地要下降三成,同时工人经受不住恶劣环境,流动性大,班组不稳定因素增加,一线工人更是在1年内更换人数上千余名,直接造成工程进度严重滞后。
大雪里安装涵管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如何调动工人的施工积极性,凝聚起奋战合力,是项目亟需解决的燃眉之急。
项目积极当好员工贴心“娘家人”,做好他们生活、工作服务,以及心理安抚等方面的工作。采取人性化管控措施,通过优化后勤保障、定期体检、提高福利待遇、开展帮扶奖励、过集体生日等人性化管控措施加强团队凝聚力,为项目后期发力打好基础。
抓统筹 讲策略 方法居上
海拔高,斗志更高
珠角拉山隧道是国道317线上的生命通道,解决了之前“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山体状况,极大缩短了路途时间,确保了行车安全,有效助力昌都经济和民生发展。
但受恶劣环境影响,项目面临着安全、材料、设备、人员等方方面面的困难。项目科学统筹规划,随事而制,从进度入手,以减亏为要,采取措施对症施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难题。
在“人”的问题上,项目优先选择具有高原施工经验的队伍,并对全体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质,确保工班整体施工效率。合力增配人员机械配置,留存工人体力,优化资源配置。在工期问题上,面对业主下达的“在冬季来临之前全部完成梁场预制工作”的指令,项目在不到两个月的期限内,紧急调整施工组织方案,通过现场踏勘和研讨分析,决定利用路基加扩宽的方式,快速解决了梁场场地困难的问题。
来之不易的喜悦
随后,为了严防因低温影响梁体质量造成返工,以温控为核心,对存储、拌和、运输到使用设计了一系列保温方式,保障了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完成了任务,赢得了业主对项目团队的信心。
在“物”的问题上,西藏地区山路狭窄崎岖,经常因为天气等原因造成道路不通,项目通过提前计划报批、提前采购、提前储备和临供安排等手段,保障了材料供应的时效性,避免了因材料短缺造成的施工停产。在设备选用方面,严格设备进场验收制度,确定保证正常施工的机械、设备数量,并做好机械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确保项目正常施工进度。
防隐患 提质量 步稳蹄疾
项目团队
项目驻地属于典型的藏东高原气候,全年长冬无夏,降雨、降雪充足,昼夜温差大,并时常伴有季节性大风,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项目以消除安全隐患为核心,针对高原隧道通风、缺氧处理、用电保护、车辆行驶等制定措施,以安全保障进度、以安全提高效率。重视藏族风俗,加强教育培训,做好维稳工作。
在质量管控方面,项目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形成日、周、月定期巡检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和气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在2018年底,项目创下两个月完成552米主洞掘进的壮举,确保了隧道主洞贯通的时间节点。
项目营地
经营管理方面,项目从协作队伍选择、对外合同管理、二次经营、强化责任成本管理方面采取得力举措,优化经营模式,如规避合同履约风险,加强合同签订、履约、终止的全过程管理,通过“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来提高项目的履约质量和经营成效,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核算、监督、考核等成本管理体系,极大程度地化解了严峻工期和施工成本的矛盾,项目最终实现大力减亏,为企业争得了效益。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珠角拉山隧道项目
将继续在西藏这片土地上
奋发作为,栉风沐雨
勠力同心解决问题
砥砺向前争创效益
把中交人的赤诚丹心
化作格桑花开遍青藏高原
助力一公局集团高质量发展
来 源 | 办公室、西南公司
供 稿 | 罗俊杰
责 编 | 邱淼玲
执行副主编 | 李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