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电气化局装备公司9月23日,伴随着装备公司西延高铁最后三台机械设备顺利完成吊装下线,标志着西延高铁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宣告结束。至此,经过四个月紧张、有序的全力奋战,在桥隧密集、坡道大、曲线多、交叉施工作业纷繁复杂的工况下,装备公司第五项目部参建员工们始终以高标准推进接触网线索架设,最终,项目以零安全事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美达标,将辛勤汗水与匠心倾注于每一米线路,为革命老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建设答卷,也为后续全线按时通车筑牢坚实基础。
回望项目建设历程,可谓环环相扣、争分夺秒。西延高铁接触网架设任务高峰期集中在5月份到9月份之间,早在4月22日装备公司参建员工和机械设备便已身负使命,迎难而上,经过精心筹备,合理安排,于5月2日正式吊装上线,5月3日铜延段的第一根导线以高平直度的测量结果成功架设,顺利地为西延高铁接触网导线架设按下“开机键”。而顺利开工的喜悦尚未褪去,“9月份必须完成送电”的硬指标便如紧箍咒般压在每个人的心头,第五项目部经过深思熟虑,迅速作出调整,5月28日,第五项目部西延线两组恒张力放线车正式开启昼夜双边倒作业,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9月4日凌晨,随着最后五根导线在宜君站和黄宜区间完成架设,铜延段512条接触网导线全部架设完成。回首往昔,西延的项目可谓是一路风沙裹挟着进度跑,工期紧、节奏快,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按时成”。
四个多月的施工配合,挑战远比想象中艰巨。六七月份的陕北正值高温,地表温度常常高达40℃以上,车家员工们的皮肤早被晒得黝黑,工服被汗水反复浸透,结成盐霜,驾驶室更似火炉一般。即便如此,司机师傅们仍然在烈日之下保持精准操控设备,确保每一根导线都能准确架设,每一次平直度测量都符合张力标准。为应对高温,第五项目部与施工方作业队多次协调沟通,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尽量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同时配备防暑药品、降温设备,保障人员安全。九月上旬,施工区段降雨频繁,夜晚要冒雨施工,温度低、路面滑、能见度低,司助人员仍旧积极配合施工作业,在雨中帮忙打手电筒照明,冒雨检查确认道岔,按时完成既定施工节点。
除了要应对自然条件的重重考验,技术难题也接踵而至。初到西延线的车辆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接二连三地发生故障。恒张力放线车315 - 0073在6月2日出现系统无压力、传感器报警的问题;6月7日,该车再次出现系统无压力、传感器报警的情况,同时还出现了发动机离合器锁定装置检测开关故障;6月8日,315 - 0073车第一次出现急停按钮报警灯亮起、下部操作系统机构急停报警的情况,导致意大利进口设备张力机系统也同时触发报警。 面对这些问题,机械负责人和修理工不辞辛苦,连夜展开抢修工作。由于故障原因涉及电路、液压系统等多方面因素,他们秉持“一个不放过”的原则,逐一进行排查。考虑到故障检修耗时较长,可能会影响工作进程,他们便组织员工连夜进行检修。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终于解决了车辆的“水土不服”问题。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大家深知责任在肩、使命在身,所以始终坚守。
西延段施工条件复杂,桥隧多,区间30‰的长大坡道多,还存在多家工程单位人员的交叉作业,无论是对导线的架设还是对行车安全都是极大的挑战。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项目部合理安排,增加项目管理人员盯岗作业,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前进行讨论和预判,并制定出有效的安全卡控措施:针对坡道大的问题,在安全预想会里明确强调要同时起步、提前降速,避免超速运行;针对长隧道内联系不畅、路况不明的隐患,司助人员要严格按标准化作业执行操作,保持通讯畅通,做到提前联系、彻底确认;时时关注车辆的状态,做好各系统的检查和日常保养,杜绝车辆带“病”作业;加强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学习与落实,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全员安全预防意识。正是这份对安全的重视,西延机械队实现了“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细微问题处置快响应”的目标。
当最后一台作业车平稳吊装到汽运平板车上,回望这段历程,那些风沙里的奔波、隧道中的坚守、故障前的执着,都化作了西延高铁接触网上的稳稳脉络。装备公司第五项目部以四个月的攻坚交出 “使命必达”的答卷,陕北大地上,建设者们与时间赛跑、同挑战较量的奋斗足迹熠熠生辉。未来新征程,他们必将携成功经验再出发,在高铁建设路上续写更快、更优的奋进篇章!
●【车家时点】一线动态
●【车家党建】装备公司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车家党建】妙用“加减乘除”法,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宝典》请查收!
●【车家时点】一线动态
主办:车家融媒(党群工作部)
来源:第五项目部作者:马健斌 刘凯宇摄影:夏洪战编辑:时义乐 编审:杨文平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