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点击上方""↑免费订阅
5月27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对中铁大桥局承建是工程吊车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进行了专题介绍。
福建平潭岛,面积近270平方千米。它东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是对台经贸和人文交往是工程吊车的重要窗口。新建是工程吊车的福州至平潭的褔平铁路,将为这座岛、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这条铁路需要通过一座公铁两用桥梁跨越平潭海峡。
于是,就有了它,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大桥全长16.34公里,起于福建省长乐市松下镇,从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为起点,要跨越海峡中四座岛屿、四个航道最终抵达平潭岛,是我国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桥,也是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这座大桥全桥混凝土用量280万立方米,用钢总量120万吨,创世界建桥工程史钢材用量之最。
▼ 大桥共设有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和大小练岛水道等3座双塔斜拉航道桥。那么大桥为什么要设计成斜拉桥呢?
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对受到外荷载时抵抗变形能力的刚度要求更高,而且得确保桥下能通航大型船舶,还得考虑自然条件、造价等,因此桥型和材料的选择要综合各种因素才能达到理想要求。
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主梁、索塔、斜拉索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斜拉桥的设计巧妙利用了结构对受力情况的改变,由斜拉索把桥面和主梁的竖向荷载转变成向上的拉力,并通过拉索传递到了索塔上。斜拉桥不仅外观轻盈,且具有强大的跨越能力,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因此,大桥采用了斜拉桥的桥型。
桥址所在的平潭海峡,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具有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点。据统计,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最大浪高约9.69米,曾被称为“建桥禁区”。
为降低海上施工安全风险,中铁大桥局历时3年、耗资数亿打造了“大桥海鸥号”自航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起重能力达3600吨——相当于2400辆小轿车的重量,主钩起升高度达110米——相当于39层楼高,是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双臂架起重船。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桥址地处复杂海域,恶劣的作业环境严重制约了现场施工的开展。因此,如何科学利用天窗时间进行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国家和地方的天气和海洋预报覆盖范围过于宽泛,无法精确到桥址。为了精准指导工程建设,中铁大桥局桥科院结合国家和地方的预报,自主研发了一套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对桥址海域的天气和海况进行实时监测,有效指导了现场施工调度。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多种钢梁,采取不同方式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吊装架设,验证了桥梁钢桁梁大节段制造整孔吊装成套技术的可靠性,也标志着中国海上桥梁建造技术实现了重大飞跃。
↓↓↓点击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编 辑:张 静 刘佩娅
审 核:陈 金
主办单位:中国中铁大桥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投稿邮箱:dqjxcb@163.com
微信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