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赤道横穿中部,非洲第二高峰坐落在中部高地,这里是动物王国——肯尼亚。在肯尼亚西南腹地,有一支特殊是吊车吊车吊车的队伍,他们背井离乡,顶着烈日骄阳,在非洲大地上奉献着自己是吊车吊车吊车的青春年华。
2019年1月9日中铁十局非洲分公司肯尼亚RWC343项目正式开工,不到三个月是吊车吊车吊车的时间里,这支队伍从最开始的3人壮大到现在的14人,他们各司其职,艰苦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力量,挥洒汗水。
来自安徽淮南的张剑飞,是项目路基队队长。他主管项目生产,来肯已经11年,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一线人员。他是一个有想法,责任心强的人。在他的提议下,项目每天给当地员工发放派工单,大大提高了派工的效率;每月对当地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当地员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来自四川绵阳的黄远平,是项目水稳队队长。和张队一样,也是11年的“老肯”了。他不仅把自己十几载年华挥洒在了非洲大地,2018年他的儿子黄泽洲,也跟随着他的脚步,不远万里来到了肯尼亚。去年大年三十,黄队还带着儿子在工地,一面传授自己数十年的测量经验,一面讲述自己在肯尼亚的精彩故事。
来自南京的李敏德,是项目试验室主任兼副总工程师,来肯尼亚也有十个年头了。李主任为人和蔼,做事严谨,深受当地工人的尊敬。由于项目试验室仍在筹划中,李主任每次做试验都要跑到40公里以外,赶不回来吃饭是常有的事,但他从来没有因为距离问题而耽误试验工作。
来自山东的杨洪海,是项目机械部部长。今年是他在肯尼亚工作的第5个年头。由于项目成立时间短,设备都是刚从其他项目调拨过来的,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保证施工生产顺利推进,杨部长每天早出晚归、非常繁忙。他给项目员工的印象就一个字——“快”,反应快、处理快、行动快。有他在,大家都不用担心会因为机械设备故障耽误现场施工生产。
来自山东的王辉,是项目机修人员。除了每天修理机械外,还担负着一份重要任务:每天早晚带着油罐车去现场给机械加油。为保障现场机械的正常工作,王师傅每天早上6点多就出去给机械设备加油,加完油后紧接着就投入繁忙的机修工作中。每天傍晚王师傅还要再去现场加一次油,保证机械设备开展夜间作业,回到营地都在晚上8-9点了。他的目标是:不落下每一台设备。
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下,中铁十局勇争先锋,海外市场拓及亚、非、拉三大洲。非洲分公司作为十局海外市场的先锋,以肯尼亚为大本营,业务覆盖加纳、安哥拉等非洲其他国别。业务的拓展离不开这些甘于奉献的前辈,他们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更是中铁十局扎根在海外一线的典型代表。
让我们向这些兢兢业业的“老肯”们致敬!
图文:局、宣、肯尼亚RWC343项目部
编辑:网、信
主办:中铁十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