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一公司从锦绣华东到西南山区再至雪域高原,从技术员到项目总经济师,1990年4月出生的苏华兵先后参加赣崇高速、赣龙铁路、夹岩水利、高原铁路项目建设,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他始终以恪尽职守、锐意进取的姿态,在工程建设一线绽放光彩。
初入职场 厚积薄发
2011年7月,苏华兵以临聘人员的身份来到一公司赣崇高速项目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身份的暂时不确定性,年轻的苏华兵没有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强烈的斗志。白天,扑在现场,学习施工技术、熟悉施工流程;夜晚,挑灯夜战,钻研专业书籍和技术规范。靠着“勤跑、勤看、勤问、勤思”,他的工作技能快速提升。
转战赣龙铁路项目后,他凭借扎实的功底,攻克了多项现场技术难题,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在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他提出和实际运用的深埋长隧岩溶、暗河、涌水、涌泥等不良地质关键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复杂地质隧道施工困扰,施工效率提升5%,同时取得了较好的二次经营效益。历经3个项目历练,苏华兵也完成了从临聘人员到正式员工的身份蜕变。
攻坚克难 彰显担当
2022年3月,拉月隧道4号、5号横洞施工遭遇了高达92.6℃的超高温热水突涌,这是世界级的工程难题。
作为项目副总工程师兼4#、5#工区技术负责人的苏华兵立即带领技术团队,顶着灼人的高温和弥漫的水汽,深入掌子面最前沿,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攻关。反复勘察、取样分析、模拟试验、方案比选、工艺优化……经过上百个日夜的奋战和无数次失败后的调整,成功研发出一整套针对超高温热水突涌的综合处置工艺、工法和专用工装,显著改善了洞内极端恶劣的作业环境,温度降至30℃以下,涌水得到有效控制,为隧道后续的安全、高效掘进扫清了最大障碍。
与此同时,针对高地温、高地应力环境下隧道光面爆破效果不佳的难题,苏华兵带领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蹲守在高温、潮湿的掌子面,全程盯控钻眼、装药过程,记录分析每一循环的爆破效果,对参数进行精细化调整,有时一个参数要反复验证十几次。正是这份精益求精的执着,使得炮孔残眼率最终稳定在90%以上,其卓越成效在业主单位组织的现场观摩会上获得了高度评价和表扬。
深耕科研 结出硕果
在工作中,苏华兵积极参与各类技术研究、QC小组活动及工法编写,硕果累累。参与编写的《高地温隧道综合降温技术》获评中国中铁第四届实用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独立编写的《隧道主动支护体系施工工法》获评2022年度贵州省级工法和2021年度中铁五局局级工法;提出并参与研发运用的 《一种排水注浆孔口管加工装置》获得2025年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作为主要发起人,他主导的《提高高地(水)温小断面隧道光面爆破开挖质量》QC小组课题,残眼率提升至90%,经济效益提升10%。其成果报告获评“2022年度中国建筑协会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大赛三等奖”。
苏华兵深度参与国家科研计划高原铁路重大专项,围绕高地温、强岩爆、高效机械化配套、智能建造等核心难题开展研究与应用。这些高层次的科研成果,不仅直接服务于高原铁路这一超级工程的攻坚克难,也为行业应对类似复杂地质条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解决方案。
精打细算 强化管理
2024年,苏华兵迎来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重要转型——担任项目总经济师。面对高原铁路项目责任成本指标压力巨大的现实,他迅速转换角色,如饥似渴地学习上级管理理念和制度,把项目合同、协议、图纸翻了一遍又一遍,关键条款烂熟于心,也为自己立下“善经营、能算量、会组价、驭谈判”的十二字标杆。
面对拉月隧道突出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带来的成本风险,苏华兵积极参与各类项目协调会,敏锐研判形势,动态梳理工作重点,及时调整管控策略。他将管控触角深入到每一个可能产生成本的环节:前端,精研设计方案,积极与设计、监理单位沟通协调,通过合理化建议优化设计或施工工艺,节约施工成本,节省工期6个月;中端,严控原材料采购成本,推行精细化物资管理,并动态优化现场人、机、料的配置效率;后端,他强化分包结算审核与变更签证管理,杜绝效益流失。这套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成本管控体系,成为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针对高原铁路项目的特殊性,苏华兵在高温工程措施费定额概算中与相关单位据理力争,在二次经营方面积极谋划并努力实现项目的创效增收,在项目增收中取得了较好成果。
十四载风雨兼程,从临聘生到独当一面的项目总经济师,苏华兵始终以梦为犁,躬耕不辍,将个人理想深深融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用实干担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工程建设者的先锋本色。
信息来源:侯尚琦编辑:徐聪慧审核:蒋修妮理念人和效先争第一诚信共赢筑精品执工匠之心建世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