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五局一公司】【跨越传承——企业成立75周年系列特别报道之先锋榜样篇】用行动诠释责任 以力行彰显担当——记滇中引水大理6标项目副经理彭先忠

2025-08-01 18:32:35浏览:55 来源:中铁五局一公司   
核心摘要:【跨越?传承——企业成立75周年系列特别报道之先锋榜样篇】用行动诠释责任 以力行彰显担当——记滇中引水大理6标项目副经理彭先忠
中铁五局一公司彭先忠,这位在滇中引水战线上沉默前行的“地下工程师”,以二十五年光阴为尺,将青春镌刻于岩层,书写着水利人的责任与坚守。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荣获中国中铁滇中引水项目总指挥部“先进个人”,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劳动和技能竞赛“先进个人”“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并代表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参加云南省总工会劳模工匠职工宣讲团进基层宣讲活动,讲述自己奋战在滇中引水工程中的感人事迹。 疫情大考显担当 荒山拓出新天地  每一次转战都是一次硬仗,但最令他刻骨铭心的,当属参与建设“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当时中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之一”——滇中引水工程。 2020年初,他来到滇中引水大理6标担任作业三队队长,等待他的绝非坦途。当时正值疫情在湖北爆发之际,现场作业人员大多为湖北籍,防疫压力与当地村民的排外情绪交织;驻地尚未建成,生活设施匮乏,团队只能在两座大山中间的老马槽冲沟的帐篷里,忍受一二月的刺骨寒冷;缺水、缺电、缺网的“三缺”困境,更让施工推进举步维艰。面对重重困难,彭先忠没有退缩。一方面迅速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与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随时掌握疫情进展和属地疫情防控政策。另一方面加强防疫物资储备和组织驻地消杀工作,并实行外出报备制,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确保防疫措施严格落实的同时,他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及参建各方关系,组织团队争分夺秒推进驻地建设与渣场规划。“必须按节点提前进洞!”这是他对团队的要求,也是对工程的承诺。防疫同步、协调同步、施工同步,他带领团队克服了疫情肆虐、征地拆迁、施组推进等重重困难,无一人感染疫情,按照既定计划顺利完成了征地和洞口刷坡工作,提前八天实现了进洞目标,为下一步大干打开了局面。 顺利进入主洞后,彭先忠望着洞口开阔的场地,秉持着不浪费土地的原则,经报批同意后,将原本尘土漫天的黄土地改造成了“开心农场”,让大家吃上了绿色、健康的蔬菜,同时也将原本杂乱无章的场地打造成了“标准化迎检点”,先后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到滇中引水项目调研、云南省滇中引水项目全线劳动和技能竞赛总结会暨动员部署会、防震减灾应急救援演练、钢筋焊接技能竞赛等多次大型活动和技能竞赛,赢得了参建各方的一致好评。 地质险关破困局 敢拼善战创奇迹 彭先忠所在的作业三队,有四个隧洞作业面,各个作业面都比较分散,且因地处横断山脉南段、金沙江-红河断裂影响带,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断层破碎带、地下水极发育、围岩状况瞬息万变,涌水垮塌、突泥事件频发。随着工程大干帷幕的拉开,各种复杂险情更是层出不穷。 2020年7月29日,老马槽隧洞1号施工支洞突发突泥涌水,突泥长度57米,埋深80米冒顶,方量约2200立方米。接到险情通知后,彭先忠立刻带领团队火速赶往现场,组织疏散、封闭洞口。并制定清淤、超前支护、安全监测等措施。据他回忆道,那是他最艰难的一段日子,时常辗转难眠,每次睡不着的时候,都会到现场巡查一圈,确认每一处都安然无恙后,才能得以心安。由于进度一度停滞不前,他通过观察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围岩大多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互层,遇水会蚀变泥化,且正处于富水段。 针对这一现状,他迅速调整方案,为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实现快速封闭,采取了“短进尺、快支护”的措施,并将原来的1米钢架间距缩短为0.5米每榀,同时加强隧洞排水系统的清淤、布设,带领管理人员三班倒24小时蹲点值班,紧盯溜塌体变形情况,保证每道工序的无缝衔接。 智勇双全护安澜 精益求精铸丰碑 2022年5月,作业三队长育村隧洞进口突发不可预见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出现大规模突泥涌水,突泥约5.5万立方米,充填长度约675米,时任项目副经理的彭先忠积极参与排险救援。他深知这次任务有多么艰巨,当时项目部顶着多重外部压力以及自然灾害给大家造成的内心畏惧,持续的强降水天气,显著增加了边坡失稳、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他连夜带领工作专班冒雨赶赴隧洞正上面塌陷安全区域排查巡视、布设监测点、协调各方救援力量搭设临时帐篷和基础设施,为下一步往山体大方量注浆做好准备。 时至今日,他先后历经了玉石厂隧洞出口6次涌水垮塌、老马槽隧洞11次突水涌泥及数次不良地质导致的初期支护大变形等险境。每一次塌方、涌水袭来,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第一个冲到现场、最后一个默默离开”,凭借着多年施工经验总结出的“三看三摸”(看裂隙、摸湿度,看渗水、摸岩粉,看颜色、摸强度)围岩判断法,带领团队将一次次险境化解于无形之中。他常说“只有看懂每块石头的故事,才能和大地对话”,成为许多年轻技术骨干心中的指路明灯。 舍家为业守初心 躬耕滇中润万家 在滇中群山环绕的施工腹地,在简陋的活动板房里,彭先忠将人生最宝贵的二十五年光阴熔铸于工程事业。每日晨光熹微时,他的身影已出现在工区;夜幕深沉际,他仍在研究施工图纸。同事们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是他踏遍工区每个角落检查安全的身影,以及为工人解决技术难题时专注的侧脸。“彭队比GPS定位还精准”——这句工地流传的玩笑,正是他“以现场为办公室”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他的足迹虽已踏遍祖国山河,却始终难觅归家的身影,当话题转向家人时,这位常年与钢筋水泥为伴的硬汉,眼中总会泛起温柔的涟漪。他坦言,二十余年的工地生涯让亲情成了他内心最深的牵挂。当母亲病重时,因施工重任在肩,虽内心煎熬万分,也只能通过电话表达关切;当儿子快要高考时,他在隧洞内抢险,无暇分身陪伴。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份缺席反而锤炼出孩子独立自强的品格,凭借自身努力考入了理想的大学。他将思念沉淀为动力,在滇中大地的沟壑间继续挥洒汗水,用与项目同呼吸、共命运的赤诚之心带领团队实现了老马槽隧洞、玉石厂隧洞、玉石厂倒虹吸、海东分(退)水洞等重难点隧洞的顺利贯通,用一座座精品工程诠释着新时代建设者的家国情怀。 二十五载春秋,青丝已成华发。彭先忠用二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和直面困难的勇气,用时刻在现场的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分量;用顶压力、啃硬骨的力行,彰显了新时代水利建设者的担当。他常说:“水利工程是百年大计,我们既要建工程,更要树精神。”这种“坚守不言苦,攻坚必在前”的职业品格,成为激励年轻一代建设者的精神丰碑。 信息来源:匡东平编辑:何锐杰审核:蒋修妮理念人和效先争第一诚信共赢筑精品执工匠之心建世纪工程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五局一公司】局党委书记、董事长蒲青松受邀参加恩施州“高铁共建 发展共谋”座谈会,并到宜涪高铁湖北段8标项目调研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