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四航局近日,由四航局承建的广州黄埔区朗国科技中国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受到
新华网、光明日报、 科技日报、环球网、中国新闻网、中国交通新闻网、中国水运网、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澳门有线电视、澳门商报、澳门周报、市民日报、濠江日报、捷报
等十余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
01 新华网02 光明日报03 科技日报04 环球网05 中国新闻网06 中国交通新闻网
07 中国水运网08 南方日报09 羊城晚报10 澳门有线电视
11 澳门商报12 澳门周报13 市民日报14 濠江日报15 捷报报道原文赋能高端智造产业发展!
广州黄埔区朗国科技中国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近日,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承建的朗国科技中国总部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二次结构施工及装修阶段,为朗国科技中国总部打造代表城市产业升级的“智造新封面”奠定基础。
▲朗国科技中国总部项目航拍图
朗国科技中国总部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核心区,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78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740平方米,主楼高度99.6米,定位为第四代产业综合体。
项目负责人叶其奎介绍,朗国科技中国总部项目施工内容涵盖厂房、宿舍及地下室、幕墙等工程;项目工期短,工序多,如何高效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资源配置及时到位及各道工序有序衔接等是项目如期履约的关键。
坚持精细化施工组织,高效推进项目施工建设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公司马上组建项目管理团队进场,梳理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并制定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专人跟踪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了高效完成各项工作。”叶其奎介绍道。合同签订后,项目部全力配合建设单位在10天内完成了施工许可证办理工作;进场后,迅速做好与前期桩基础及基坑施工单位的沟通协调,快速进行塔吊方案编审、采购、基础施工、安装手续办理及安装等工作,确保塔吊能及时投入使用,为项目顺利实施夯实了基础;通过人、机、料的协调、以及施工方法的讨论,克服了连续暴雨的深基坑基础底板施工困难,解决了狭窄基坑的地下室侧壁支模难题,交出了2个半月整个地下室全面冲出正负零的好成绩。
施工过程中,项目通过召开每天、每周、每月生产协调会,有效保障各项资源到位,及时解决现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计划工期提前7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面对局部肥槽回填空间狭窄,原设计土方回填无法确保密实度的问题,项目团队联合建设单位、设计以及监理开展多轮试验论证,最终提出采用石粉回填方案,经压实度检测,回填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同时,该项目外墙全部采用玻璃幕墙,施工作业要求高、耗时长。面对工期压力,项目团队多次组织专题讨论会,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外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为主,吊篮为辅的施工方案,
提前介入玻璃幕墙施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安全,相对于只采用吊篮施工,节约了4个月工期,有效确保项目高质量履约。
▲朗国科技中国总部项目航拍图
贯彻安全环保施工理念,打造品质绿色工程
针对塔吊安装拆卸、顶升加节等高危环节的“监管盲区”,项目团队创新引入智能监控技术,在顶升横梁销轴、换步顶杆、回转下支座连接等3个隐蔽部位安装强磁铁底座摄像头。监管人员可通过电脑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全程可视化监控,在破解“肉眼难及”的管控难题的同时,实现了作业全过程监管及可追溯。
针对安全管理,项目还自主研发了“二维码知识平台”,并将二维码张贴于施工现场关键位置,
动员项目全体人员参与,实现作业人员“扫码即学”。该平台可将施工工艺、安全规范等内容转化为图文视频教材,并自动生成个人学习档案与班组达标率排行榜。数据显示,平台上线后安全交底覆盖率达100%,较传统模式节约了60%重复交底时间,在项目上营造出“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浓厚文化氛围。
在环保方面,项目践行“绿色建造”理念,引入泥浆自动处理设备,使用物理过滤和化学处理等技术进行固液分离,同时通过物理压缩一次性将含水量达90%的淤泥压缩至干燥成品,淤泥回收率达98%,确保外排水达标;针对地下室回填难题,采用石粉替代传统土方,避免扬尘问题与沉降隐患。同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融入高性能建筑围护结构、冰蓄冷空调系统等绿色技术,将能源消耗降低20%以上,碳排放强度降低超50%,着力打造“会呼吸的绿色建筑”。
▲朗国科技中国总部项目航拍图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展现央企担当
自进场以来,项目团队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诠释央企担当:组织“蓝马甲”志愿者走进广州市黄埔区八十六中学考点,开展交通疏导、爱心护考等高考志愿服务活动,用贴心服务为学子高考护航;在广大附中高新区实验学校,组织开展“万名工程师进课堂”活动,讲授房屋建设知识,为学生们打开“科技建造”的认知之窗。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研发、高端制造、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环保、绿色、低碳新型科技总部基地,立足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助力黄埔区打造“中国智造中心”,推动广州黄埔区以科学城为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增长极”。
———— / END / ————来源丨各媒体、总承包公司
作者 | 齐凯、吕传龙、孙翌乔
编辑 | 孙翌乔责编丨全宗杰一审一校丨郭志滨二审二校丨吕传龙三审三校丨肖明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