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为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中交集团党委和三航局党委评选出一批“两优一先”先进典型。
为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习先进榜样,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开设
“两优一先”宣传专栏,
陆续刊发优秀先进事迹,供大家学习交流,在以实干实绩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中再立新功!
浦江潮涌,高桥旗扬。南通海洋公司高桥基地内,电焊火花映亮工人脸庞,钢模合缝"咔嗒”轻响,弧形管片阵列成型,静待肩负地下隧道荷载......
这里生产的每一环管片,从焊接、浇筑到养护,都深深烙印着党支部“党旗红”与“中交蓝”的印记。
“地铁延伸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到哪里,支部阵地就扎在哪里。”
党支部书记倪伟的话语,铿锵有力地诠释着这份责任与担当。
品质升级把支部建在生产链上多年来,高桥基地深耕长三角地铁管片制造领域,始终瞄准
“打造行业标杆、重塑三航预制品牌、建设示范窗口”
的目标奋力前行。
提升产品质量是关键突破口。
党支部将战斗堡垒前移至生产链核心,创新推行“三岗联动”机制,让党员技术岗牵头攻克混凝土
配比难题,党员质量岗紧盯养护工艺、尺寸偏差等关键指标,党员服务岗协调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环节,将党建责任细化到生产全流程,将党建责任细化到生产全流程。
机制活力很快转化为攻坚锐气。
面对“管片预埋滑槽漏浆”行业难题,倪伟带领技术团队在“质量攻坚擂台赛”亮剑,
将漏浆率从6.2%压至1.3%,一举夺得中交集团QC成果一等奖桂冠。
追求卓越的脚步从未停歇。
上海市工程质量管理协会QC一类成果、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QC二等奖
等重磅奖项纷至沓来。这累累硕果,浸透了技术团队磨穿的手套、写满的笔记簿与凌晨未熄的灯火,无声诉说着高桥基地以党建淬炼匠心、以品质重塑品牌的坚实足迹。
攻坚先锋让党旗飘在急难险重前
在地铁管片生产安装过程中,面对“急难险重
”的硬仗,高桥基地的党员们闻令而动,挺立前沿。
2024年夏天,上海地铁21号线管片供应迎来高峰期,当“冲刺180天,保障上海地铁21号线管片供应”号角吹响,党员突击队的旗帜便高擎于车间中心。
机器轰鸣不息的产线旁,党员们带头驻守,行囊常备休息室,“躺下就能睡着,醒来就上生产线”成了常态。经此一役,
管片月产量由600环提升至672环,单日最高发运更创43环新纪录。
“党员往前站,我们心里就有底。”
老质检员施师傅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对团队的信任。
冬季施工,管片脱模容易产生温差裂纹。党支部当即组建技术攻关小组,研发了
“养护窑内温水喷淋+脱模保湿降温棚”
工艺,就像是给管片裹上了“恒温被”,彻底解决了难题。
后续,技术攻关小组又陆续研发
“一种举重臂固定安装组合装置”和“一种盾构管片用预埋滑槽”
工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使举重臂和预埋滑槽安装合格率达到
99.8%。凝心聚力用初心暖在工人心坎里
“不仅要生产优质管片,更要育优秀产业工人队伍。”
这是倪伟常挂在心头的理念。
党支部匠心打造“三航金葵社区”和“金葵休闲驿站”,使其不仅成为产业工人思想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技能提升培训的优质基地,更是服务完善的温馨生活营地。
聚焦能力提升,基地党支部还精心打造
“技术培训夜学一小时”“工间微课堂”
等系列精品课堂,由党员和技术骨干授课,系统讲授生产工艺流程、图纸深度解析、专项施工方案及关键管理制度等内容。两年来,累计开展了35场培训,
产业工人技能考核通过率从80%提升至95%。
焊工王忠德以前总担心焊不好钢筋骨架,如今都带上徒弟了,他感慨道:
“这都要归功于党支部手把手教给我们技术,有了党支部的‘加持’,干活更有底气了。”
党旗在车间里飘扬,在隧道深处扎根,高桥基地的党员们正带着“决战决胜”的劲头,把党建的温度与力量,一点点浇铸进上海轨道交通的脉络里,为这座城市的通行梦想,贡献着三航人最坚实的力量。
来源:南通海洋公司文字:倪伟图片:陈煜 倪伟统筹:张绪雄副主编:史朵朵编辑:陈煜往期回顾“两优一先”风采录 ①丨平陆运河项目党支部:党建引领聚合力 坚决打赢平陆运河 “四个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