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局集团青山作卷,铁军执笔在风景秀丽的太行山区
一条承担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和促进沿线旅游开发的高速公路
——沿太行山高速西延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面对太行山的险峻地势
中铁十局西延2标建设者
以非凡毅力与智慧攻坚克难
累计16次获月度考核第一
荣获各级荣誉30余项孵化实用新型专利3项、行业标准1项
研发国家级工法2项、省级工法17项
获评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5项
在太行山南麓绘就“敢让青山化通途”的壮丽篇章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
波澜壮阔的攻坚图鉴↓↓↓↓大跨度桥梁项目全线共有桥梁26座
总长12.62公里,需预制梁板1504片
创新采用“四集中+四严格”管理模式
配备数控弯曲机、智能张拉设备等先进设备
同步实施污水专项处理和智能喷淋降尘系统
打造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梁场
依托制运架一体化设备和可视化监控平台
创下单日制梁5片、架梁13片的施工纪录
深谷高墩项目涉及490根圆柱墩和78根空心墩施工
虎岭河特大桥18#主墩为全线最高墩——墩高89.5米
高墩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快速驱动器工艺
模板选用“全自动液压爬模”配进口VISA面板
钢筋制安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与定位胎架绑扎
混凝土配比优化至二级配并配合串筒使用
以数字化管控全面保障高墩施工安全质量
特殊孔跨虎岭河特大桥主桥采用(70+130+130+70)米
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
创新应用菱形挂篮集群作业与智能监测系统
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垂直度偏差≤1/2000
通过危大工程台账管理、“一法三卡”审查
及100%班前安全讲话与设备包保
结合“VR+实体”沉浸式教育模拟事故场景
实现高墩施工“零事故”目标
文物保护项目老鸦寨隧道全长2088.6米
下穿文物“引沁济蟒渠”及复杂地质段
项目运用TSP、地质雷达等综合物探技术
精准预判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及岩溶发育情况
优化防渗注浆方案,将沉降控制在2mm内
同步依托“BIM+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智慧工地
实现风险可视化及双警报机制
确保了隧道“零扰动”安全穿越文物保护区
景观绿化项目主线路基8.2公里、匝道9.8公里
最大路堑边坡深59.23米、最大路堤边坡高27米
涉及挖方503万方、填方196万方
填方段采用“振动+冲击”碾压组合
挖方段运用BIM模拟和北斗监测
边坡实施分级支护与喷砼植生绿化
弃土场采用阶梯挡墙和草灌复绿
实现工程与太行山景观有机融合
水稳摊铺项目创新采用大厚度水稳施工层设计
将水稳基层三层摊铺优化为“27cm+27cm”两层
超宽超厚一次性摊铺完成
配合振动拌合技术和大吨位压路机协同作业
解决层间结合和多机联铺的纵向离析问题
增强了基层整体承载能力
减少机械台班13.9%,节约人工13.4%
缩短工期约25%,节能减排效果突出
沥青摊铺平整度是反映路面行车舒适度的重要指标
项目实施全流程平整度管控
基层严控混合料级配与施工工艺
专人实时检测面层平整度
最终基层平整度值1.8mm
下面层0.85mm,中面层0.7mm
冲刺上面层平整度≤0.6mm质量创优目标
(国标要求σ≤1.2mm)
物资保障后场配备岳首800型双拌缸振动水稳拌合设备
和德基5000型环保拌合设备
承担全线210万㎡水稳基层
及沥青面层拌合任务双站协同产量高达870吨/小时
主拌机创新安装智能监测系统
实时监控温度、压力、物料配比等指标
配备三级除尘和废气光解系统实现绿色施工
沿太行山高速公路西延项目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境内,线路全长33.96公里,
预计将于2025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在太行山东麓形成一条快捷通道,对完善豫北地区路网结构,打通豫晋冀大通道,推动河南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拉动济源市经济发展、便捷群众出行、促进沿线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来源:二公司图文:姜永军 彭 美 杨子征
设计:向 炀编辑:杨子征责编:朱纪锋主办:中铁十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