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局“你好!”这句带着北非口音的中文问候,像地中海上不经意掠过的海风,成为我在阿尔及利亚最熟悉的温暖。
每次在项目部门口,当地保安乔治都会这样热情地招呼,他的笑容里盛满了阳光。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几乎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路人都会用中文对我们说“你好”。
在这个被称为“白色之城”的阿尔及尔,每一个“你好”背后,都藏着一个关于相遇与建设的故事。
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莫克拉尼广场
初次穿越云层时,舷窗外阿特拉斯山脉的褐色褶皱正被晨雾熨烫。当机翼轻触北非大地,地中海突然从群山缺口中倾泻而出,碧波以盐粒结晶的姿态凝固在七点二十分的天幕下。整座白色之城如坠入蓝丝绒匣中的蛋白石,沿山势生长出层层叠叠的光晕。
在这里的饮食,是一场文化交融的盛宴。
市集里炭烤羊肩撒着粗盐粒,与薄荷茶的清凉在齿间演绎撒哈拉与地中海的季风对话;欧洲街区殖民时期的拱廊下,镶金边的酥皮包裹着鹅肝,刀叉轻碰便抖落法兰西旧梦的碎屑;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华人开设的餐馆里,一碗热气腾腾的兰州牛肉面与油泼辣子竟在非洲阳光里绽放出无尽的乡愁。
穿行在城市中,同事指着那些奥斯曼时期的老建筑和现代法式楼宇,讲述着这个国家的历史变迁。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周五的静谧——记得第一个周五,我按国内习惯准备去采购生活用品,却惊讶地发现所有商铺大门紧闭。同事解释说,这里是穆斯林国家,周五是聚礼日,整个城市都会按下暂停键。那一刻的阿尔及尔静谧得让人感动——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市井喧嚣,只有远处清真寺传来的悠长祷告声。
当地居民的热情同样超乎了我的想象。
某个午后,我们为寻找修车厂而徘徊路边,不到十分钟,先后有三位路人主动帮忙。
一位不会讲英语的老先生,比划着手势为我们指路;随后一位穿着传统杰拉巴长袍的年轻人,用流利的法语帮忙打电话咨询;最后是一位戴金丝头巾的女士,索性踩着凉鞋领我们穿越三条被茉莉花香浸泡的小巷。分别时她突然凑近的面庞,带着橙花的芬芳,在我颊边烙下温暖的贴面礼,那一刻,初时的局促化为了跨越文化的温暖。
项目部上空的月亮又圆了,那些被中文问候串联起的晨昏,正编织成跨越撒哈拉的星图。
当混合着阿拉伯咖啡与薄荷茶的气味漫过蓝图,我忽然读懂了这个白色之城的秘密:每个真诚的“你好”,都是文明向远方投递的月光邮票。
从中国的建设者到世界的共建者,中国铁建的同事们正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新的故事。
阿尔及利亚的阳光很暖,而比阳光更暖的,是这里的人心。这段经历让我深信:当你勇敢走向世界,世界也会以最真诚的怀抱相迎。
来源:六公司韩一晨丨出品: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