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五局二公司】巧手解魔方——南昆铁路棚洞工程施工纪实

2025-10-12 19:44:30浏览:136 来源:中铁五局二公司   
核心摘要:巧手解魔方——南昆铁路棚洞工程施工纪实
中铁五局二公司在贵州黔西南连绵的群山褶皱之中,一条钢铁动脉穿云破雾,那便是南昆线。如今,南昆线崩塌落石整治工程如同一枚精密的榫卯,巧妙地嵌入既有线的肌理。这是一场与时空的深刻对话——当现代化施工机械遭遇“悬崖+峭壁”的极限地貌,当紧迫的工期撞上未签的合同与未定的图纸,建设者们凭借智慧与担当,巧手解开施工基建魔方。 被锁住的施工现场生命通道的制约。工程施工首要是“三通一平”,但在贵州黔西南的群山中,地形条件构成了难以想象的阻碍。 从最近的木咱镇到施工现场7.6公里的村道仅4米宽,串联着木咱村、坝力村、新加村。道路两旁民房临街而建,屋檐与马路齐宽,进屋台阶便是马路牙子。罐车只能单行通过,遇对向车辆,得“退避三舍”,且绝不能触碰屋檐台阶,错车堪比杂技表演。 411工点更是挑战极限,村道在南昆既有线上方80米盘山而过,建筑材料与小型设备需经仅容一人通行的台阶下到既有线路基。413工点运输之路更为凶险——1.8公里年久失修的老南昆线羊场小道连越野指挥车都难以通行,临近工点处,需穿越既有线上方100米悬崖栈道,宽度不足3米。驾驶员俯瞰脚下呼啸而过的列车,稍有胆怯便会腿软,这既是对车技的考验,更是对胆量的挑战。 水电与场地的生存级困境。贵州黔西南特有的喀斯特地貌让山体成了“漏斗”:大雨时大路成河,雨停后天干地裂。施工现场极度缺水,最近的村庄距工地3.8公里,借用自来水困难重重。用电同样棘手,从村庄接电不仅距离远,且村庄变压器负荷早已饱满,根本无法满足施工需求。 场地更是奢侈——施工现场一侧是悬崖,一侧是峭壁,最近的孔桩锁口圈梁距铁轨仅2.4米,能站人的地方屈指可数,更别说堆放材料和搭设工棚,现代化机械毫无用武之地。 图纸与资金的时间博弈。施工图纸未定导致实体工程量不明,方案不能确定,材料难以准备。本可集中加工提高功效的预制件(占全部构件的62.3%),因无图纸只能搁置;大型设备的吊装方案需专家论证,却连基础参数都无法获取。合同未签订,预付款未到,但临建、购材、人力搬运费、团队食宿等开支缺一不可。曾参与老南昆线建设的驻地监理员陈工来到现场后,也不禁摇头感叹:“这施工环境如同一个环环相扣的魔方。” 用智慧解施工困局 增建错车平台,打通生命线。项目联合地方政府征用既有村道,借用水沟扩宽路面。在7.6公里路段增建36处错车平台,加之原有10处,满足150米/处的错车标准。测量人员精准定位,生产队长带班作业,确保平台能承受混凝土罐车、材料运输车重压。 改扩建便道,打通最后一公里。411工点借用荒地新建便道接入铁路路肩,征用冗百站第三道,用道渣满铺覆盖焊接钢板,设置防滑措施与防撞护栏,保障挖机、吊车、罐车等大型设备进场。413工点扩宽便道,拆除原防撞护栏,浇筑70厘米深,外露9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防撞墩,辅以小型破碎头与人工凿除山体内侧孤石,最终开辟出能容纳罐车通行的悬崖栈道。在峭壁间架设滑轨索道,空中搭建塔吊,与地面人力运输形成立体通道,彻底破解“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 借位储水。与百色工务段、冗百车站协商接入用水,在工点上方修筑临时蓄水池;利用喀斯特地貌特征,在汛期洪水区修建蓄水池收集雨水,既节约自来水,又经济环保。 “三顾茅庐”引大电。初期使用柴油发电机时,因负荷不能满足孔桩大面积施工需求,项目负责人15天内6次往返兴义市电力局,以诚意打动地方政府,最终让高压线翻山越岭接入现场,比原计划提前15天完成,桩基施工效率提升42%。 土法与科技结合。411工点因便道不通,建设者重启老南昆线装备:背篓、肩膀、人工接力成运输主力;手拉葫芦、独轮车成现场趁手“神器”——狭窄路段靠背篓,平缓路段用独轮车编队,悬崖区域则靠索道滑轨。每日清晨6点,30余人的运输队如蚂蚁搬家,单月累计运料超1000吨,在峭壁间踩出“生命补给线”。 化繁为简,打造便捷工棚。411工点借用新加村山洼,用6个集装箱并列2排,每箱间空出一间,用篷布覆盖,搭建快捷10间工棚;413工点在隔谷相望的扁占村租赁民房2栋,快速解决住宿难题,为施工团队筑牢后方。 用创新为施工加速 南昆线平均18分钟一趟列车,吊装作业、混凝土浇筑只能在“天窗”进行。项目把“天窗管理”做到极致:组织“四员一长”(安全员、防护员、驻站联络员、带班人员、工班长)参加路外营业线施工安全防护人员资格培训。远端近端双防护,实行“一人一机一防护”,坚持无防护不上道作业,防护人员不足不作业,筑牢安全防线;将桩基、立柱、纵横梁安装等工序精确到每10分钟节点,让各环节如齿轮般环环相扣,工序颗粒化管理;桩基施工实行“双检制”,混凝土灌注全程录像,钢结构焊接实行“一构件一档案”,关键焊缝100%进行超声波探伤,做到质量终身追溯;布设16个位移监测点与8个沉降观测点,专业团队实时监测线路标高与地质变化,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做到实时监测预警。 项目驻地7天完成入驻及办公;21天实现首批孔桩开孔;48天开始浇筑第一根桩;大电接入比原计划提前15天完成,用“南昆速度”改写了山区基建逻辑。 这群在悬崖上起舞的建设者,用巧手将“不可能”变为现实。当列车载着归人穿越山谷,呼啸声中不仅有通行的安全,更有建设者对“交通强国”的承诺,他们解开的不仅是施工魔方,更是新时代基建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密码。 单位:南昆铁路棚洞工程项目 作者:杨彰举编辑:陈传江审核:陶   醒  严若焓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注:读者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在下方“留言”反馈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今日风电】武城某风电项目1台风机倒塔!

上一篇: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党建联建聚合力 银企共建促发展——绍兴银行与镜湖开发集团到杭州湾项目开展联建活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