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三公司质量是项目不可逾越的底线,而非可有可无的附加条件。质量一旦失控,轻则引发返工,造成材料浪费与工期延误;重则酿成安全事故,威胁施工人员及未来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将直接损害企业声誉,影响后续项目的投标与市场拓展。尤其对于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质量是抵御自然考验、确保结构耐久的核心支撑,容不得丝毫松懈。
质量管理绝非额外负担,而是保障安全、控制成本、维护信誉的根本前提,必须贯穿于全员、全过程、全环节。质量责任并非仅系于个人,而是整个团队共同的专业尊严。
在海外项目管理团队中,既有中方技术骨干,也有本地施工人员与外籍监理专家,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虽有差异,但对质量的认知与追求必须高度一致。
在海外项目实践中,需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是 持续推进中外人员协作机制,鼓励中方技术人员与本地班组长结对作业,在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等关键工序中共同承担责任、协同纠偏,杜绝“中方定标准、本地只管干”的脱节现象。
二是管理制度应因地制宜,既要符合国际通用规范,也要适应项目所在国的实际情况,切忌简单套用国内模式。
制度不应流于形式,而应切实指导现场作业。严格执行制度,是保障质量的基础。
三是 着力破解供应链与技术交底难题。在材料方面,优先选择具备国际资质、并能提供本地服务的供应商,同时针对海外资源紧张的情况,提前规划、做好储备。在技术传递方面,面对多国别施工人员,应积极采用BIM动画等可视化手段,制作多语言版本,清晰标注应力、位移等关键参数,确保技术要求准确传达、全员理解。
四是 坚持持续改进与协同管理。质量工作非一劳永逸,必须建立“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效果验证”的闭环机制,推动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质量、安全与进度三者之间应实现有机统一,绝不能以牺牲质量安全为代价盲目追赶工期。唯有三者协同推进,项目才能平稳、高效运行。对海外项目团队而言,“质量”二字承载的意义远超出其字面内涵。它既是一套技术标准、一项合同义务,更是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与发展的根基,是赢得业主长期信赖、穿越经济波动周期的坚实保障,也是推动海外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素材:永利桥项目部供稿:赵利年编辑:杨建朋校核:修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