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1945-- 2025翻开被岁月尘封的珍贵记忆
挖掘一航人共同的历史财富
本期《筑港钩沉》栏目
让我们来到辽宁葫芦岛
重温筑港人建设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诞生地的热血往事
海军把近海称为黄水,把远海称为蓝水。核潜艇续航能力强,是新中国海军走出黄水进入蓝水,掌握“近海防御”制海权,建设强大海军的需要。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是在辽宁葫芦岛开工建造的。1969年下半年,艇体开工不久,交通部下达了驻泊系统建设任务,由第一航务工程局负责南防波堤建设,要求年内开工,1971年末竣工。
这是我国首次在深海建设大型防浪堤。由于该工程是1968年4月8日,毛泽东主席批示的重点国防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第一航务工程局的1号工程,所以取名“四八〇一工程”,也叫“六八四八厂”新建南防波堤工程。
南防波堤 新建防波堤长700米, 为沉箱直立式结构,沉箱上部安装削角混凝土胸墙块。沉箱在“六八四八厂”干船坞内制作。
1969年9月,第一航务工程局成立四八〇一工程指挥部,举全局之力,组织南防波堤工程会战。施工以第一、第三两个工程处为主,周纶局长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第三、第四、第五3个工程队,分别负责混凝土构件预制、沉箱预制和防波堤施工。
1970年初,四八〇一工程全面开工。第四工程队通过举办学习班和在岗位上手把手教的办法,使农民工很快掌握施工技术,保证了建设需要。170名职工同450名农民工仅用150天就浇注了2万余立方米混凝土,提前54天出色完成施工任务。
在防波堤现场施工中,五队30名抛石工带领280名农民工,4个月完成了6万立方米基床抛石任务。沉箱安装于1970年12月开始,至1971年9月包括胸墙块在内全部安装完成。
新建防波堤施工速度之快,是我国筑港史上少有的。1971年12月,四八〇一工程指挥部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共竣工交付单项工程11项,参战职工返回各单位。
四八〇一工程会战,既是筑港工人大会战,也是工农大会战。参加会战的职工、农民工共计一千余名,始终以毛主席亲自批示和为祖国增光为动力。指挥部把搞好团结放在首位,称呼农民工和工人们为“四八战士”。干部们处处以身作则,深入第一线组织生产,沉箱浇注昼夜跟班,顶岗参加劳动。施工现场自然条件差、风浪大,“四八战士”迎着困难上,天气好、昼夜干,天气差、巧安排,顶风劈浪坚持干,保证了“四八〇一工程”顺利建成。
在第一艘攻击核潜艇编入海军序列以后,我国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步伐加快。为了满足战略导弹核潜艇系泊试验需要,1977年4月,在港池东侧开始筹建新的防波堤。该堤长440.24米,位于南防波堤北侧,故称北防波堤。1979年10月,北防波堤竣工。至此,南北防波堤将葫芦岛港环抱起来,防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009年4月23日,海军选择建军60周年的日子在青岛组织了包括美国等14个国家海军参加的盛大海上阅兵式,中国核动力潜艇第一次在世界上正式亮相,展示了我国海军由黄水走向蓝水的雄姿。而这无限风光的背后,也深藏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筑港故事……
素材转自:“中交一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