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公局六公司京雄城际铁路2025年是公司成立60周年。
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沧桑巨变,自1965年破茧而生,六公司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深耕区域经济发展,伴随党和国家事业繁荣而发展壮大,在祖国是履带吊的大好河山和国际舞台铸就了一座座镌刻时代丰碑是履带吊的精品工程,值此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
"六十年甲子犹新?重点工程巡礼"
栏目,回顾公司成立以来参加是履带吊的重大工程,激发全体职工爱党爱国、爱企敬业、争做贡献的奋斗激情。
本期文章,我们一起来了解六公司建设者们在京雄城际铁路的奋斗故事。
京雄城际铁路是北京与雄安新区之间的一条城际铁路,是首条穿越国际机场航站楼的高速铁路
。2020年底,二公局参建的京雄城际铁路通车
,连接北京西站、大兴机场、雄安新区。坐上高速列车,从北京西站到雄安新区只需
50分钟,从大兴机场到雄安新区只需
19分钟。这条大动脉使两地交通大幅提速,也让两地发展加速升级。实现了“
打造中交二公局高铁建设的旗舰项目、中国交建高铁建设的标杆项目、中国高铁建设的典范项目”目标
。京雄城际铁路的华丽转身
二公局参与建设的京雄6标
全长18.57公里,全线均为桥梁工程。其在建设中精准上跨下穿20次障碍,多次实现跨越既有高速铁路施工的
“华丽转身”,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智慧”
,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典范。
73分钟,8900吨华丽转身
时间回到2019年8月27日凌晨0:07
,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正式启动。该转体桥梁
主跨80米,重达8900吨,需旋转62°32′,离地高度约30米。在精密控制下,仅用时
73分钟,梁体便精准转体到位,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实现空中完美转体合龙。
此次是京雄城际铁路全线首个跨越既有高铁的转体,也是
雄安新区首例桥梁转体,更是六公司的桥梁第一转。转体期间,北京铁路局等相关单位百余人到场,央视、中国雄安网、新华社等16家媒体到现场实地采访报道。
Q8900吨是什么概念? 一辆普通轿车的重量大约在1.5吨,相当于在73分钟内,让等同于5933辆轿车重量的“大块头”旋转了60多度,而且最终停下的位置,精度在毫米级。
30天,三连击升级万吨级
首战告捷后,工程团队一鼓作气,在短短30天内又连续完成了三次高难度转体:
跨南水北调天津干渠连续梁转体
跨津保铁路右双线连续梁转体
跨荣乌高速连续梁转体
更厉害的是,这三次转体的重量
从首次的8900吨提升到了万吨级
。京雄城际铁路转体施工以此为载体,从桥梁转体施工准备、转体系统、梁体称重及配重、转体与控制、体系转换等方面反复总结提炼,
首次形成了系统性的高速铁路连续梁转体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专项标准
,对京雄城际铁路按期通车及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跨津保铁路右双线连续梁转体现场
跨南水北调天津干渠连续梁转体
滑动查看更多跨荣乌高速连续梁转体
滑动查看更多火车顶上怎么建大桥?
以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为例,此转体要以62°32′交角,跨过正在运营的津保铁路。如果按照常规做法,则面临着“底下跑火
车 ,上面建铁路”的巨大挑战。为了确保津保铁路运营安全,一天内仅有几个小时的“天窗时间”可以施工。而且跨铁路施工安全风险极高,即使一个小小的零件,甚至纸片掉落都会产生严重后果。经过科学论证,以及“黑科技”的技术加持,转体方案最终确定。
数万吨桥体转起来的“黑科技”
转体系统原理京雄城际铁路跨既有铁路连续梁施工通过
采用旁位支架大节段现浇+墩底逆时针转体工法
,转体完成后,中跨合龙段采用国内领先的
“耐候钢钢壳工艺”,以有效避免施工风险,保证铁路营运线安全。和以往施工案例不同,早在桩基施工时,就在上下承台之间,
预埋了转体系统。动画演示转体桥BIM模拟施工在此过程中,智能化贯穿始终,建设团队
首次利用BIM技术,建造BIM+IOT模型
,广泛集成现场视频监控、转速监测、应力监测、风速监测、温度检测等数据
,对转体施工进行碰撞检查、虚拟转体和三维可视化交底,早在转体前,便将转体时可能产生的问题一一模拟预判,“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确保整个过程进度可控、质量安全一次成优,呈现出“底下跑火车,上面建铁路”的壮观场景。
中国高铁的“智慧名片”
京雄城际铁路不仅展现了“中国速度”,更凝结着“中国智慧”。作为我国又一条智能高铁,它
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设计
,广泛应用前沿科技,
全线实现的智能化创新成果多达71项,创下多个“首次”
。 在建设过程中,它首次采用全线、全专业、全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创造智能高铁“数字孪生”。初步设计时,设计人员利用卫星影像、航空摄影以及无人机数据,建立BIM高精度模型,对项目建成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
智能梁场协同管理平台看板
标准化梁场装配式办公楼依托BIM技术,京雄城际铁路实现了
智能梁场、钢筋自动化加工和智能板
厂 等一系列成果,产品精度大幅提高。此外,它将铁路BIM模型融入雄安新区CIM平台,为数字雄安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钢筋智能焊接机器人架桥机应力应变千年大计,交通先行。
京雄城际铁路建成后为京津冀地区长远发展和雄安国家级新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了“中国智慧”的又一靓丽名片,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的加速度和新时代下的新风采。
策划:党委工作部编辑:杜方玉 欧阳玉媛
校对:喻勇审核: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