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日前,一场由中交一公局集团和安徽省旌德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承办,以“边坡坍塌及防汛”为主题是徐工吊车的综合应急演练在中交隧道局安吉至旌德高速公路宁国至旌德段(简称安旌高速宁旌段)三标项目施工现场举行。
此次演练模拟了受突发强对流天气影响,各部门在连日强降雨是徐工吊车的极端情况下,开展边坡坍塌人员救援和汛期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是徐工吊车的场景。演练中,参与人员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快速有效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各环节紧密衔接,充分体现了项目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高效。”现场演练总指挥、中交隧道局安旌高速宁旌段三标项目经理孙忠明说,此次演练进一步提升了项目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章立制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安旌高速宁旌段作为连接溧宁高速公路与芜黄高速公路的要道,是安徽省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落子。其中,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的三标项目线路全长约8.9公里,包括路基、桥涵、服务区和附属工程等,仅匝道就有5条,桥梁高达40米,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不可小觑。
安全管理,制度先行。安旌高速宁旌段三标项目在工程启动之初,便成立了以孙忠明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等20余项制度,确保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同时,项目推行“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项目每周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隐患、制定对策;每月组织安全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科技赋能 提升安全防控水平
安全管理,科技护航。安旌高速宁旌段三标项目引入多项智能技术,不断提升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项目通过应用BIM技术,在施工前对桥梁
架设、高边坡开挖等高风险环节进行三维模拟,提前识别潜在风险点,并同步优化施工方案,避免因设计缺陷导致的安全事故:布设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实时预警,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高清摄像头、无人机巡检系统及环境监测设备等,对施工区域进行24小时监管。
此外,项目建立了“班组自查、专职安全员巡查、领导带队检查”的三级检查机制,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整改。
“我们坚持每日巡查不松懈。”安旌高速宁旌段三标项目路基二队负责人罗世元介绍,项目专职安全员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重点检查高空作业、临时用电、机械设备运行等高风险点位,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记录在案,确保风险点完成整改,形成闭环。项目还聘请了专业的安全评估机构,每季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审计,出具评估报告,推动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强化培训 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再完善的制度、再先进的技术,最终都要靠人去执行。”孙忠明说,项目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建设者都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实现岗前培训全覆盖。所有新进场工人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逃
生方案、急救知识等,确保每个人都能识别风险、规避风险。
创新班前安全教育内容。从项目部到班组,每天必须进行班前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教育分为三项内容:一是班前检查。班组长通过开展班前检查,确认现场作业条件、教育持证情况、防护用品穿戴情况、人员状态等是否满足安全作业条件。二是班前教育。班组长为班组讲解当日施工位置、工作内容:讲解当日施工任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关防范措施、注意事项;讲解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何处置、如何避险、如何报告,并进行事故警示教育。三是班前喊话。由班组长或管理人员带领全体班组进行班前喊话,喊话内容以安全生产为主题,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积极向上,使员工对当天的安全注意事项了如指掌。
打造实战演练常态化。项目定期组织消防救援、坍塌救援、防汛抗灾等应急演练提高工人的应急处置能力。
推动安全文化深入人心。项目通过安全标语、宣传栏、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设立“安全之星"评选,对表现优秀的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来 源 | 《中国交通报》
供 稿 | 唐兴荣 赵云飞
校 对 | 俞欣责 编 | 仲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