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解锁优质产业工人培养密码

2025-07-11 18:53:21浏览:187 来源:中交一航局一公司   
核心摘要:解锁优质产业工人培养密码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黄昏时分,顺德伦桂路项目工地是徐工吊车的灯光缓缓亮起。工人们三三两两走在河堤走廊上,有人低声交谈,有人静静眺望。这一天,最后一节沉管精准出坞。这份“准”和“快”是徐工吊车的背后,见证着一群人是徐工吊车的默默成长。 “从前我们是‘老师傅带徒弟’,现在我们是‘一体化带动成长’。” 项目经理徐波说,为破解产业工人流动性大、技术传承断层的问题,项目部打造了 “班组长责任制+导师制” 的双轨机制。每一个新工人入场,都会被编入“师带徒”链条中,由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技术员或党员班组长结对带教,确保“一个人不掉队、一项技能不漏学”。 但光靠“带”还不够,项目部建立了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生态”,从手机APP微课堂到集中夜校,从实训平台到现场模拟演练,培训从入场第一天就贯穿到施工全周期。“每一节都是第一节。”这句挂在培训教室门口的话已成了大家心中的自觉。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培训还属VR安全演练。戴上VR头盔,高空坠物、触电、溺水、火灾……一个个真实又惊心动魄的危险场景“扑面而来”,工人仿佛置身其中,必须立即判断、立即应对,一次又一次的沉浸式体验,悄然在工人心中埋下了“预警种子”。 一次干坞施工接近尾声,水位突变。一位刚完成VR演练不久的年轻工人率先察觉水势异常,第一时间报告了项目部。项目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现场120余名工人和全部设备,在两个小时内安全转移,比常规撤离快了一倍,取得了一种“本能”的胜利。“这些工人看起来普通,但你不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少场‘虚拟实战’。”安全总监王洋笑着说。 过去讲“靠经验”,现在讲“靠数据、靠系统”。 项目部引入智能建造体系,配备液压同步控制、钢筋机械绑扎、模板自动调位等设备,工人不再是单纯“出力气”,而是要读懂系统,操控设备。技术员马祥瑞负责沉管安装监控系统调试,他花了三个月,“一对一”教会班组工人如何判断“干舷值”误差,看似枯燥的参数背后,是决定沉管能否精准就位的关键指标。“教会一个人没用,要让整个班组都能独立干。”这是项目团队总结出的经验。 为此,项目部打通了“技术—班组长—工人” 三层传导链,每一次新技术上线,都先培训班组长,再层层下达操作流程。一名班组长,既是小教官也是一线管理者,串联起现场作业的“最后一公里”。 回归本源,真正让队伍成型的是协同、是归属,“班组竞赛”的传统正焕发新生。 每月一次评优,不看学历,只看效率和质量,哪个班组效率高、质量稳,就能上“红榜”。不仅有奖金,还能登上项目公示栏,人人自豪。有一次,两个钢筋班组为了一个止水带的焊接工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干脆一块熬夜试验改进方案,最终成功提升了30%的作业效率。这样的氛围下,“比、学、赶、帮、超”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班组里每天上演的默契协作。 这里,不只是沉管隧道的试验田,更是产业工人培养机制的“孵化场”。一套系统、一群人、一种文化,正探索撑起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脊梁。 供稿:顺德伦桂路项目部 责任编辑:杜宇飞点赞航一,点亮在看!??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铁三局物资公司】【支部动态】物资公司各基层党支部组织开展《南京照相馆》观影活动

上一篇: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筑港钩沉 | 让秦皇岛老港区重焕新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