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一公司8月8日公司承建的黄骅9号10号泊位项目最后一根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方桩
精准沉入预定深度项目提前12天完成全部水上沉桩施工
为后续码头上部结构施工
奠定了基础 黄骅港综合港区9号10号通用泊位工程将新建两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及配套设施,以专业化肥码头为重点,兼顾钢材和其他件杂货等接卸任务,年设计通过能力475万吨。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黄骅港综合港区通过能力,满足沧州渤海新区临港产业运输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赢得工期主动权得益于紧锣密鼓的组织与
用心策划的智慧让我们一同了解高效沉桩背后的精细化管理
“起步即冲刺”抢抓施工进度
按照要求,项目须在2025年10月底前确保9号泊位具备靠船条件。水上沉桩是码头施工关键工序,直接影响总体进度,必须在提升水上沉桩施工效率上下功夫。面对紧迫的工期压力与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部在春节后第一时间组织复工复产,通过倒排工期、日量化分解任务,将生产责任落实到岗,确保生产进度受控;实行“两班倒”作业模式,每日保障19小时有效施工时间,
创造“一日24根桩”的高效纪录。
在工效提升中创造效益
项目部组织调配方桩运输,合理安排打桩顺序,与船舶分公司密切配合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前组织协调会,高效完成各层级航行手续办理,
打通进港30海里关键通道,
确保方桩供应无缝衔接,
提前12天完成1926根混凝土方桩打设,有效节约船机费用。
严控风险守住安全底线
项目采用的混凝土方桩最大桩长58.5米,最重桩约62.4吨。为了保障安全受控,项目部坚持做到
风险管控前置。 施工前,项目部与地方海事局紧密衔接划定施工区域,同时派专人负责水上警戒工作;建立风险预警叫应机制,及时对恶劣天气和突发情况进行预警传达,预留充分应急处置空间;扎实开展教育培训,以会议加实操的讲授形式,向作业人员进行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并举行人员落水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升项目团队应急处置能力。
供稿:黄骅9号10号泊位项目部
责任编辑:杜宇飞点赞航一,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