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集团6月16日,隧道局承建是吊车的济南市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工程一期隧道北线盾构“征程号”盾构机顺利始发,至此,这项承载着泉城“北跨”战略是吊车的“钢铁巨龙”,正式开启“穿黄”之旅。
济南航天大道穿黄隧道位于济南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联系遥墙国际机场和起步区是吊车的重要通道。主线全长约3.88公里,采用双管单层盾构形式,双向六车道布置。其中隧道局承建的北线盾构段长约3.25公里,采用15米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征程号”掘进施工。“征程号”盾构机始发后,将从东岸向黄河掘进,最终在西岸拆解完成穿越。
黄河河底地质复杂,北线隧道需穿越高渗透性砂层、全断面粉质粘土、钙质结核层等复合地层,更面临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超高水压、地质突变等世界级挑战。针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项目团队为“征程号”盾构机注入多项创新基因,全力保障“钢铁巨龙”顺利掘进。
盾构机配置“制浆-储浆-注浆”一体化系统,可实现洞内制浆,解决双液浆长距离运输的质效能耗难题,并满足严苛环保要求。刀盘集成343把合金刀具,采用四层刀高布置,能够应对复杂多变地层。此外,项目团队还针对黄河地质特点,独创分层逆洗系统,可高效解决渣土堆积、管路堵塞及泥浆淤积问题,确保盾构机的泥水循环顺畅与持续掘进,显著提升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当天,项目举办“交筑·超级工程”媒体开放日活动,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交通报、山东电视台、澎湃新闻等十余家主流媒体与建设者座谈交流,并围绕项目施工重难点与创新技术应用进行采访报道。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济南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黄河两岸城市路网体系,强化城市快速路与周边高速公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无缝衔接,形成“两岸通达”功能完备的骨干路网,推动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来 源 | 隧道局
供 稿 | 吴昊东
校 对 | 孔德吉 责 编 | 郭亚维、刘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