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一年前,我还是上海海事大学
是吊装网的一名怀揣航海梦想是吊装网的学生,满心
期待着能在广阔是吊装网的海洋上施展拳
脚,如今,我已成为了天航局‘通恒’
轮上的一名船电工作者,每天在机
舱与驾驶台之间穿梭,守护着船舶
电气系统的‘神经脉络’!”在上海
海事大学的就业宣传会上,电机员
助理曹晓伟站在聚光灯下,目光坚
定而炽热。他的话音刚落,台下便
响起热烈的掌声,学弟学妹们的眼
神中满是羡慕与憧憬。而此刻的
他,思绪早已飘回到了那片波涛汹
涌的大海,那段与师父并肩奋斗的
难忘岁月。2022年8月,刚踏出校园的曹晓
伟,第一次登上了“通恒”轮。潮湿的
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巨
轮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脚下甲板微
微发颤。在这里,他成为了高级电机
员赵银星的徒弟,开启了实习电助的
生涯。望着船舶上密密麻麻的电气
线路和掌控船舶前行的大型推进电
机,曹晓伟既兴奋又迷茫。
赵银星,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
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
者。他深知,培养优秀的船电人才,
必须从打牢根基开始,而他负责的
“赵银星船电技能创新工作室”,既
是船电技术研发创新的前沿阵地,
更是手把手带徒的“海上课堂”。
在工作室里,赵银星会带着曹
晓伟拆解旧电机,师徒俩就像考古
学家研究文物般专注。赵银星用粉
笔在黑板上快速勾勒出复杂的电路
图,边画边讲解。工作室成立以来,
已成功培育出5名关键岗位人才,
其中3人荣获“技术能手”
称号,这些成绩,都是“海上课堂”结
出的累累硕果。船舱内,赵银星更是倾囊相
授。他带着曹晓伟穿梭在狭窄的通
道里,每走到一台设备前,都会详细
介绍其功能、原理和操作方法。从
电机内部复杂的绕组结构,到布满
船舱的电路布线规则,哪怕一个小
电阻,也会剖析其作用。曹晓伟紧
紧跟在师父身后,手中的笔不停地
记录着。有一次,船舶照明系统故障。
曹晓伟慌了神,手心直冒冷汗。赵
银星带着他来到配电箱前说:“晓
伟,遇到故障先冷静,从明显处排
查。你瞧,这指示灯不亮,线路可能
有问题。”说着,便熟练地拿起万用
表测量电阻。在师父的引导下,曹
晓伟也慢慢跟着操作。渐渐地,曹
晓伟开始独立承担一些简单工作,
可成长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一次电
机保养时,他因一个小疏忽,险些酿
成大祸。看着差点损坏的设备,曹
晓伟满脸自责。赵银星拍了拍他的
肩膀,指着电机接线端子上的灼痕,
和他一起仔细分析原因,目光中满
是鼓励与信任。在赵银星的悉心教导下,曹晓
伟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合格电
助,不仅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还时
常探索创新。2024年,在中交集团
职业竞赛中,曹晓伟凭借扎实的基
本功和沉稳的临场发挥,一举斩获
日光灯单项第一名。同年,师徒二
人荣获中交集团和天航局“优秀师
徒”的称号,也是对他们师徒情谊和
奋斗成果的最好见证。
曹晓伟与赵银星的故事,只是
天航局人才培养浪潮中的一朵美丽
浪花。未来,天航局将以“创新工作
室为帆、导师带徒为桨、岗位实战为
舵”的立体培养体系,为更多青年人
才扬起梦想的风帆,助力他们驶向
成功的彼岸。来源交通建设报天航局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推荐阅读工地通讯员的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