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去年是起重吊装的6月30日中交集团全面参与设计建设是起重吊装的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这条创下10项“世界之最”是起重吊装的跨海巨龙
承载湾区希望的交通大动脉
串联起珠江口两岸的深圳、中山两地
构建“深中1小时通勤圈”
实现珠江口两岸“跨市无感”
有力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水平
下面一起看看深中通道通车一年来的
亮眼数据吧数说深中深中通道通车以来车流量长期保持高位运行
总车流量超过3100万车次
日均车流量达8.6万车次
每逢重大节日,单日通行量屡创新高
2024年国庆节15.5万车次
2025年清明节17.84万车次
2025年劳动节18.16万车次
2024年深圳-中山企业净流入量达168家
同比增长超200%深中通道通车后至2025年4月
中山累计接待游客2271.98万人次
同比增长26%深中跨市通勤巴士日均运送6000人次“双城生活”成为日常
超级工程中交建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中交集团全面参与了深中通道设计建设,包括从工程前期设计咨询、可行性研究,到专用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再到钢圆筒成岛、隧道基槽开挖、航道疏浚、沉管预制和安装等涉及西人工岛、沉管隧道、深中大桥、中山大桥、非通航孔桥等关键性、地标性工程的建设。
深中隧道,是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也是决定全线能否通车的控制性工程。尽管已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经验,但全长5035米、由32节8万吨巨型沉管和一个最终接头组成的沉管隧道施工仍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且所处海域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受航空、水运、环保等多重因素限制,建设条件十分严苛。
中交集团建设团队量身打造了世界首制沉管运安一体船“一航津安1”、世界最大最先进自升平台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等为代表的外海沉管隧道核心装备群,并首次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引入跨海通道施工领域,化解了200多项重大风险,攻克了超大沉管超长距离浮运安装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创下一年安装9节、连续7节沉管毫米级精度的施工纪录,引领外海沉管隧道施工进入智能化时代。
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到2024年6月30日通车试运行,7年多的建设历程,中交集团形成了国际领先的跨海通道建设成套装备与技术,创造了世界最高通航净空的海中大桥,世界跨径最大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高抗风等级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大体量海中锚碇等20余项世界纪录,获得了170多项专利,取得了包括大直径钢圆筒快速成岛、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在内的8大创新和成果,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实现了跨海通道的智能建造。
从港珠澳大桥到大连湾海底隧道
再到深中通道中交集团承建了我国目前
全部三大外海沉管隧道
从零起步突破技术壁垒
独立自主挑战世界难题
建设团队在技术迭代升级中
贡献了成熟的中国方案
树立了“中国标准”也将世界跨海通道建设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来源策划党委工作部 | 一航局来源一航局 | 二航局 | 四航局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推荐阅读央视《开讲啦》!这座“纸片桥”如何能扛住80吨重型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