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在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产业工
人队伍培训基地,刚刚荣获全国劳动
模范称号是吊车出租的魏钧,正俯身专注地指导
徒弟焊接。他身形不高,眼神却沉稳
坚毅,说话慢条斯理,透出是吊车出租的是对焊
接工艺是吊车出租的深刻理解。这位在焊花与
弧光中淬炼了二十余载的焊接大师,
他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烙印着振华
重工精心培育的痕迹,宛如种子在肥
沃土壤中茁壮成长。2004年,25岁的魏钧加入振华
重工。谁能想到,这个来自陕西礼
泉的农家子弟,日后会收获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上海
工匠等诸多闪耀荣誉,成为众人敬
仰的“明星焊匠”。他不仅领衔劳模
技术创新工作室,更以精湛技艺和
卓越成就,在焊接领域书写了属于
自己的传奇篇章。然而,初出茅庐的魏钧也曾因
年少轻狂而迷失方向。入厂第2年,
随着技艺不断提升,他的内心有些
飘飘然。一次,任务标准临时提升,
要求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结果,魏
钧的焊缝合格率远低于经验丰富的
老师傅。老师傅语重心长地说:“设
备都是一道一道烧出来的。”企业严
苛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时刻提醒着
他。这番教导与制度约束,彻底重
塑了魏钧的工作态度,让他明白每
一道焊缝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容不得半点马虎。2006年,振华重工初入海工领
域,在建造当时亚洲最大的4000吨
起重船时,遭遇了棘手的焊接难
题。振华重工迅速集结精英力量,
成立了“焊工之家”,魏钧凭借扎实
的基本功成功入选。此后,从美国
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到韩国仁
川钢桥,这些世界级的顶尖工程,成
为了魏钧技术提升的“熔炉”。在一
次次攻坚克难中,他的焊接技艺百
炼精钢,愈发精湛。2013年,中交集团选拔焊工参
加乌克兰“BENARDOS杯”国际大
赛。经过层层严格选拔,魏钧成为
中交集团唯一参赛代表。赛场上,
他顶住巨大压力,在氩弧焊单项比
赛中,交出了试件RT探伤100%合
格的完美答卷,荣获该项目唯一的
国际焊工证书,并被评为“最佳焊件
优秀选手”。这次国际舞台竞技,不
仅让他拓宽了视野,更赢得了企业
的高度信任。自此,港珠澳大桥等
超级工程的核心焊接攻坚任务,振
华重工都放心地交到了他的手中。
2017年,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最终接头焊接,这是一项前所未有
的挑战,需要在水下30米进行作
业。为此,振华重工打造了1比1全
尺寸陆上模拟环境,为魏钧等人提
供了绝佳的“练兵场”。他们在模拟
环境中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高强度
训练。可实际吊装过程中,意外还
是发生了——橡胶止水带变形,焊
缝距离从设计的17公分骤缩至5公
分。面对风险,魏钧眼神坚定,斩钉
截铁地回答:“能焊!”这份底气,源
于前期极限模拟训练的成果,更源
于他多年来对焊接工艺精益求精的
执着追求。最终,焊接任务圆满成
功,魏钧也因出色表现荣立个人特
等功。功成名就后的魏钧,始终牢记
着传承的使命。振华重工构建的导
师带徒机制与人才梯队建设体系,
以及为他搭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为他的传承之路提供了平台。他根
据每个徒弟的特点,量身定制系统
训练方案,从基础操作到复杂工艺
循序渐进。在他的悉心教导下,13
名徒弟晋升为技师,7人成为高级
工,更培育2名中交技术能手、1
名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的优秀人
才,还有10余人在国际焊接大赛中
斩获个人奖项。从普通农家子弟到全国劳模,
魏钧的奋斗历程,不仅是个人砥砺
前行的生动缩影,更是振华重工倾
力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培育高技能
人才的有力例证。在这里,无数像
魏钧一样的产业工人,在企业精心
搭建的成长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
己的耀眼光芒。来源交通建设报振华重工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推荐阅读长白山下的物资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