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隧道股份迎雪踏冰测高原 只步为尺量天路——记中铁隧道股份精密测量队

2020-12-30 21:58:33浏览:2275 来源:中铁隧道股份   
核心摘要:迎雪踏冰测高原 只步为尺量天路——记中铁隧道股份精密测量队

为了找到更高精度是吊车的洞内控制网测量方法,精测队对导线网是吊车的网型进行了改变,该网型可有效减弱洞内旁折光对角度观测是吊车的影响,减小横向贯通误差。另外,精测队通过加测陀螺方位边等措施,打破了以前陀螺测量结果只用于检核导线而不直接参与平差计算的习惯。
余公里,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阔土上,东达东海之滨、西就大漠戈壁、南至祖国边陲、北伸冰山雪原,都留下了他们奋斗前行的脚步。
编辑:付英航
余小时、精密水准测量
扶尺的人手冻僵了就换队友接着扶,看仪器的人眼睛看累了就换队友接着看,此时的他们,就像318国道上徒步进藏的朝圣者,迎着雪,踏着冰,向着一
而秦岭超长隧洞4#和5#支洞间的贯通距离为27.3千米,为目前世界之最。
冰雪高原上每天凝固8小时的靓影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超长隧洞越岭段设计长度为81.779 千米,我公司施工的 3#-4#支洞间贯通距离为21.926千米,4#-5#支洞间贯通距离为27.259千米。
米的贯通误差,这个数字不仅给施工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更是将长大隧道的控制测量技术又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毫米。
而对于精测队来说,他们有实力将精密控制网延伸到工程领域之巅。
梦想有多远,他们就能走多远
2020年11月初,一条高原铁路中标的消息传来,中铁隧道局再次以超硬核的“国家队”实力,拿下了被称为“全线控制性重点工程”的隧道进口标段。作为主要参建方的员工,更是显得格外振奋,上完青藏再战高原,对于每一个铁路建设者来说都是一份莫大的荣耀。
必须每天背负重达20公斤的测量装备,在空手站立都会头晕、胸闷的318国道上,一步步丈量、一站站测完这100.3公里。
米后,天气也变得恶劣起来,天空经常飘起雪花,寒风也会时不时的吹起,这时用举步维艰来形容,确实一点也不为过。
隧道施工技术我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家队”,隧道控制测量,特别是超长隧道的控制测量水平我们也完全是“国家队”的水准,是行业的“领头羊”。
引汉济渭超长隧洞位于我国秦岭山脉深处,各支洞口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卫星信号接收能力极差,给洞外GNSS控制网的建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布设最优网型,给洞内导线网建立一个稳固可靠的洞外控制基准,测量人员一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寻找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几乎翻遍了两个支洞口的所有大山进行实地踏勘选点。在经过数十次的观测、计算试验后,最终确立了一个网型结构强、卫星数据接收稳定、边长符合规范要求的高精度洞外GNSS控制网。该网型不仅一次性通过设计评审单位的审查,同时也得到了西南交通大学相关专家的一致肯定。
他们用坚韧演绎着行业精准精神
个小时以上。在这让人又冷又喘的野外高原站立独立测量一整天,确实是对一个人身体素质和毅力的巨大考验。
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司成立以来,精测队已完成GNSS网测量
由于缺少可以借鉴的工程实例和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精测队决定开展针对20千米以上级困难条件下隧道控制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工作。
11000
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林鸣在谈到大桥的建设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过去干工程是有什么装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案,现在是你想怎么干,我们国家都有能力制造什么样的装备。”
无限忠诚,无悔付出
以本次复测的高原铁路为例,某标段施工单位将控制网复测工作交由某研究院完成,铁路规范规定控制网为半年复测一次,该单位每年支付的复测费用逾百万。而我们由公司精测队主责的本次复测,花费微乎其微,更多的是精测队成员对企业的无限忠诚和无悔付出。
贯通精度为20千米级别长大隧道标杆
精益求精为最真、测之再测保贯通
11月30日,历时20余天的铁路控制网接桩复测工作圆满结束,不仅比业主要求的节点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周,而且所有外业数据质量全部合格,各项精度指标均达到甚或优于规范要求。
精测队员长年累月的辛苦付出,为公司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可靠的技术保障。许多工程单位由于自身测量技术水平有限,不得不将一些大型工程的控制测量项目外包给设计院来完成,并每年为此支付高额费用。
余公里、精密导线测量
16000
精测队将以一以贯之的姿态
他们用意志登顶高峰
一天的踏勘结束,晚上回到驻地,车辆小计里程显示100.3公里,这就是本次水准线路测量的总长度。11月的高原地区,已进入随时都会下雪的寒冷冬季,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参与本次复测的全体人员,
分钟,所以,每天从车辆把所有人送上点位开始观测到测量结束并接上所有人,每位测量人员至少要在其所负责的点位待
不到5毫
责任与担当
供稿:刘创
为精品工程保驾护航!
他们用脚丈量着里程
现场线路坡度太大,每测站前后尺总长度最多只有30米,每台仪器每天5公里的测量任务计算,一天下来司镜人员需要弯腰测量接近700次。
是精测人的
高精度洞外GNSS网为洞内外联系测量提供了精准的控制基础,而隧道要最终准确贯通还需要在洞内布设一条高精度的洞内导线网。
点逆
20公斤、100.3公里、4556.9
风前行。
战袍披上 再战高原
5
在这一个个数字背后
另外,特等网规定每天有效观测时间不低于
就在大家纷纷摩拳擦掌、申请重上高原之时,公司精测队也在紧张地检查仪器、整理装备,为即将展开的该条铁路线控制网接桩复测做着积极的准备。
11月7日,随着最后一批仪器发往高原,复测小组一行三人也赶至工地,全面开启本次复测工作。
在4000米海拔以下,这些困难对于常年从事野外测量工作的精测队员来说都还可以轻易克服,但登上4000米高程后,高原反应如山崩地裂般袭来,怀里抱着的仪器、肩上扛着的尺子,都似乎比平常重了几倍,让人每走一步都会憋得喘不过气,头也像要炸开一样的疼痛难忍。特别是在到达本次复测最高点
水准测量时,每一测站需观测前后两个塔尺各两次,每观测一次,司镜人员就需要弯腰瞄准一次。

做好工程的眼睛
20千米长的隧道,
水准线路经过的路段不仅弯多坡陡高差大,路上重型货车较多,而且要翻过海拔接近4600米的山顶。可以说,在水准测量中最不愿意碰到的问题,此次复测线路几乎全都囊括在内。
11月9日,复测小组顾不上高原缺氧给身体带来的不适,马上组织召开了复测协调会。王建林对本次复测的任务目标、技术标准、仪器操作规程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一一作了具体要求后,第二天一早便开始了水准测量线路的踏勘工作。
前后扶尺人员同样也不轻松,他们需要扶着3米高的塔尺保持姿势几乎一整天。每天收工后,司镜人员的腰,扶尺人员的臂,都钻心酸痛,无法入睡。
在追求更精、更准的路上
6000
通过精测队成员的努力,引汉济渭3#-4#支洞最终横向贯通误差只有40毫米,远远小于规范中400毫米的贯通要求。这么小的贯通误差不仅在国内施工的20千米级别长大隧道中绝无仅有,即使国外现有资料中也没有查询到比这个再小的贯通误差。引汉济渭秦岭隧洞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新疆YE工程的掘进中得到了直接应用,后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细节进行了更好的改进,TBM4-1掘进段贯通误差不到
本次复测,技术标准高、实施难度大、测区环境恶劣,为保证如期完成任务,给项目后续施工提供精确测量基准,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建林亲自带队施测,精测队也抽调具有丰富铁路控制测量经验的陈文明和吴红兵两位同志一同前往。
精测队在用他们的精湛技术和辛勤努力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在为各项目提供着最准确的测量技术保障。
如果说水准测量是一场考验体力的“运动战”,那么平面GNSS网测量就是一场比拼耐力的“阵地战”。这条高原铁路GNSS控制网为特等网,该等级控制网在2019年开始实施的新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首次提出,GNSS网测量时,所有仪器必须同时开机,同时接收卫星数据才算有效观测。
8
个个高
述说着寻常数字背后的不凡故事
勇树行业标杆的劲头
国内外长大隧洞多为长隧短打,对向开挖贯通距离几乎没有超出20千米的先例,采用TBM施工,相向贯通距离最长的是冰岛卡拉杰卡水电站的引水隧洞——16.2千米,
967米、8个小时
4556.9967
300
背负20公斤装备,徒步100.3公里,翻越4556.9967米高原,每天弯腰700次。
加入了陀螺方位约束的导线网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精度,而且也使贯通误差由分米级提高为厘米级。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中铁五局二公司】公司“新力量”系列报道二十一:李环——技术尖兵淬炼 经营能手开拓

上一篇: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城市地下大空间安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