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局成昆铁路复线峨(眉)米(易)段项目驻地景。(一公司 /杜霞迎 摄)
全世界无数条铁路中,成昆铁路地位超然。它铸就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是吊车论坛的一个神话,被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是吊车论坛的三大奇迹之一”。“新成昆线”同样是一条英雄之路。 这里有深山里是吊车论坛的坚守,有“逆流而上”的抢险。“基建狂魔”在这里体现,“老成昆线”的精神在这里传承。
本文首发于 中国 微信公众号
从空中俯瞰,成昆铁路从成都向南,沿大渡河而上、顺金沙江而行,经过大小凉山、跨过安宁河谷,进入云贵高原、征服横断山脉,奔赴昆明。全长近1100公里,1958年开建、1970年通车,30多万筑路大军栉风沐雨、劈山架桥,用血肉、理想和信念在横绝之地开出坦途,耗时12年。沿线留下1000多座丰碑,烈士陵园20余处。仅中国军政部统计数据的铁道兵牺牲人数就达2100多人。成昆铁路与阿波罗登月带回的岩石、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视频源于网络)
2016年4月,当金宝走下汽车、踏入四川凉山州甘洛县大地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未来几年将与这里结缘。
翠绿的青山,飘渺的云雾环绕,河水在脚下奔腾欢唱。空气是湿润的、温度是宜人的,远处的半山腰几处或零星、或集中的民房,因为显眼的白墙而充满自然古朴的民间烟火气息。
对中铁十局一公司成昆铁路项目部的许多人来说,“被国际工程界专家认为‘中国人疯了’的成昆线”,那时还是只一个“书本上的概念”。
“所有工区生活用品采购有个规矩,就是至少采购一周的量”,成昆铁路(峨眉-米易段)6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超说。
几年前刚来时经验不够,有个工区储备的蔬菜不多,泥石流阻断了工区通往外界唯一的道路,采购车被堵在外面十天进不来,蔬菜很快就吃完了。“面条吃到大家‘怀疑了人生’”。
“千万别在工区吃饭!“项目部质量总监程涛半开玩笑地说。见我们不太理解,他又笑着补充道:“把人家的储备吃了不说,回来路上颠簸,肠子都给你吐青了”。
中铁十局成昆铁路复线峨(眉)米(易)段项目驻地周边景。(一公司 /杜霞迎 摄)
浪花拍打着崖壁,河水湍急,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崖道上,踩落的石子咕咕噜噜滚下陡坡,“一头”扎进河水中,再没声响。
“刚来的时候,我看着这崖壁,心里一直犯嘀咕,这可怎么干呢?”在中铁十局成昆铁路项目2号桥的施工现场,安全总监王书震指着埃岱尼日河对岸崖壁上已经成型的桥墩说。
“山势陡峭,深涧密布,沟壑纵横,河流奔腾,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每个字后面都是“多么痛的领悟”。
“后来我们也经常讨论,老成昆铁路已经运行了50年,当年是怎么修的呀!当时的人们怎么就能在崖壁上‘进洞’的呢?”(进洞,指开掘一个进洞工作面。对峡谷地区的隧道来说,由于没有施工便道、且工作面顶部落石塌方风险极大,“进洞”往往是最难的施工环节之一)

以上图片源自网络

甘洛县某公路山体塌方抢通现场 (局宣传部 /刘宏志 摄)
“现在我们所说的‘新成昆’,准确地说应该叫‘成昆铁路复线工程’”,面对成昆铁路复线的线路示意图,安全总监王书震介绍说。
成昆铁路建成运营50年来,撑起了攀枝花、西昌等一大批军工、重工业城市,造就了赫赫有名的川西"工业走廊"。由于整体线路运力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需求,2005年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提上日程,又称“成昆铁路复线工程”。建成后成都至昆明铁路里程缩短至900公里左右,列车全程耗时将从18小时压缩至7-8小时左右。新成昆铁路线将主要承担客运功能兼顾货运,老成昆线将主要承担货运功能和短途客运功能。“目前‘成都—峨眉’和‘昆明—米易’段近500公里已经建成通车,我们参与建设的峨眉—米易段共400公里,位于大凉山深处,是全线最难的部分“,金宝说。
成昆铁路复线工程示意图/高英政 制图
原始的大凉山,神秘而美丽。群山高可接天,白云化雪成峰,望之如仰望苍穹!作为旅行者,看到的是一路美景、一路险峻、一路桥隧相连。作为工程人,面临的是崎岖山路、深水高墩、复杂地质隧道。游客有多向往,工程就有多恢宏,对建设者来说就有多艰险!“当我觉得难的时候,我常会望着这条运行了50年的成昆线想一想、看一看。成昆线当年怎么干出来的?用当年那么简陋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装备。我们现在有什么不行的呢?比五十年前更难吗?” 金宝坚定地说。 老成昆线近在眼前,一边是云雾缭绕的高山、另一边是滚滚流淌的河水,让人仿佛能看见当年悬吊在半空中斧凿岩壁溅起的火星儿,能听到当年响彻山谷的号子声。

这时你还会觉得高原雪山、蔚蓝天空、满天星斗,是那样的迷人吗?常年住在这里,没有霓虹灯的繁华,没有街市的热闹,独孤与寂寞之中,你以为会被世界所遗忘。“不苦不累,人生无味。不拼不搏,人生白活。这是我干了一辈子工程的体会“,站在埃岱尼日河2号桥工点的施工便桥上,今年59岁的项目部副经理王锦楼望着不远处的老成昆线说。“我明年就要退休了,可我身边带着一帮80后、90后它在影响我,我也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下一代”。

不管是老成昆线,还是新成昆线,都注定是一条英雄之路。2020年8月30日晚,凉山州甘洛县暴雨。雨量69.5毫米的暴雨导致成昆铁路汉源尼日至苏雄站区段发生泥石流灾害线路中断。这是成昆铁路运营史上最大规模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溜坍300万立方米以上!河流堵塞、民房冲毁,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全部中断!一公司成昆项目全员出动参与抢险!在近半个月的抢险中,数百名作业人员、10台挖掘机等各类抢险机械设备在狭小的成昆铁路受灾现场展开鏖战!59岁的张耀武高嗓门、铁身板、干事有条不紊,1米83的个头只要往那里一站,就让人觉得很心安。10多天时间里他昼夜值守在抢险现场,拿他的话说:马上就退休了,站好最后一班岗,老党员更是要站成一种力量!水泥495吨、混凝土早强剂137吨、钢筋64.3吨、钢管2865米……,至9月13日午12时15分,成昆铁路86806次货运列车顺利通过泥石流地质灾害地段,一阵阵汽笛声响彻山谷,向14天来不分昼夜、奋力抢险的中铁十局人们致敬!

抢险现场/杜霞迎 摄
时光闪回到2018年7月30日20时40分,成昆铁路阿寨至白果K346+900区间突发泥石流水害,11000多方泥石掩埋了老成昆铁道线。把山顶的水流截住并做引流处理,才是根治高山泥石流的办法。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张笑言和周海龙临危受命,他们需要徒步到海拔2900m左右的半山腰寻找修建截水沟的位置。茂盛的草半身多高,满满的覆盖了整个山体。他俩你拉我、我拉你,一路“探险”。盛夏时节,他们头戴草帽遮阳,手拿棍子拨动杂草下脚,爬了5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山顶下望,直陡陡的坡,心里直打颤;环顾四周,静悄悄的黄昏,虫鸣不绝于耳。饥肠辘辘,放羊老叟就地烤的土豆,漫山遍野寻找到的山泉,狼吞虎咽地果腹。清冷夜空,手机信号全无,他们摊开随身带的雨衣铺在草地上当作床,盖上所有的衣物当作被,伴随着闪烁的繁星和瑟瑟的山风,捱过了山顶第一夜。后面半个月的时间里,大家顶着火辣辣的日光,不断勘察场地、确定修建截水沟的最佳位置和路径。在山坡上修建截水天沟,浇筑混凝土的方法不具备条件,大家选择用最原始的骡马队把水泥毯运上去。不几日就晒脱了皮。吃饭则是每天由骡马队经过5个小时的跋涉带上来,早饭自然也就成了中餐。

抢险骡马队/魏建国 摄
“这两次的险情虽然重,却不是最危险的呢!”在抢险中不慎扭伤脚踝骨和小腿骨的项目质量总监程涛在电话里。 “那是在2019年的8月份”,项目经理金宝回忆着说,“7月底的一场大暴雨,引发多处、大面积山洪和泥石流,成昆铁路中断”。甘洛县成为孤岛之际,项目部把抢险指挥部放在了现场,勇挑重担、合力救灾。2019年8月14日12时44分,就在老成昆铁路刚刚抢通后的第三天,凉红至埃岱站间,高位岩体突发崩塌,最高处与线路高差达200多米,铁路再度中断。项目部紧急调动管理人员、地质钻探人员、作业人员等,便道维护队、山体清方队、边坡加固队、截水天沟作业队等4个专业施工队伍迅速成立,近千名抢险人员奔赴现场,调派挖掘机、装载机、履带吊等22台(套)机械设备和8辆指挥车辆,密切配合四川省消防救援官兵,展开地毯式搜救。山体仍有继续坍塌的危险,随时可能给施救人员和机械设备造成次生伤害!!大家都明白,救援就有危险。明知有危险,也得去救!以血肉之躯向着泥石流作战!如同消防战士面对火灾,明知有危险,也要逆火而行,挺身而上!!

2020年抢险组图/杜易泽 摄
请继续观看《“老成昆”作证(下)》

成昆铁路抢险 我们冲在第一线!!
提前2天,老成昆顺利抢通
来源:一公司
文字:刘宏志 孙金晓 杜霞迎 刘敬渭
编辑:高英政
责编:刘宏志
主办:中铁十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