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泰国曼谷夜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首发于 中国 微信公众号
10月21日,中铁十局亚太分公司总经理张传令结束了在上海为期14天的隔离,乘坐航班回到济南。从2月2日出发算起,这次他在泰国呆了8个多月共248天。
“对于海外的同志们来说,这不算长”,张传令在电话里说。
日子闪回到1月30日,那天是农历大年初六,绝大多数中国人刚刚开始“享受”那个史无前例的春节长假,对疫情的深远影响还近乎茫然无知。
那天,春节前夕刚刚返回国内休假才9天的张传令做了一个决定:尽快返回泰国。
“国内外疫情交织且愈演愈烈,拖得时间久了难免另生变故”,张传令回忆说。后来境外疫情发展的态势也印证了他的猜想。各国确诊病例激增、入境限制严格,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进入全球大流行状态,通航的国际航班数量锐减。
“不到两个月时间内,飞往泰国的机票价格上涨了接近10倍,简直是涨疯了。抢到机票的航班也时常会临时取消飞行计划”,亚太公司负责员工差旅管理的同事回忆道。
不仅是“出不去”、“进不来”,席卷全球的疫情风暴不可避免的对海外建筑市场造成了冲击,让许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陷入艰难境地。
疫情之下,如何留下来,怎么活下去,成为亚太公司重点思考的问题,他们必须要做出抉择。
1
留下来:外经公司的必然选择
疫情爆发初期,各国政府拟实施的工程项目推进变缓,“市场蛋糕变小了,竞争的压力必然增大”,目前仍身处泰国经营一线的亚太公司经营部长孔超说。
“疫情期间,泰国部分中小型建筑企业濒临破产,降价保中标才能获得喘息机会。”
根据亚太公司的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泰国市场去年中标单位报价的降造区间在10%左右,而今年降造幅度已达20%。
“今年5月份,泰国暖武里府的一个控制价1.1亿元人民币的医学中心项目,中标报价降造达到了25.5%,市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孔超说。
其他国别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在一直被作为亚太重点市场的印度,公司在这一年多里先后完成了近30个项目投标、2个项目开标排名第一。
项目落地近在眼前,中印边境对峙升级,印度国内反华情绪高涨,印度政府陆续出台打压中资企业的一系列措施(禁用中资手机app、取消中资企业已中标项目资格等)。项目业主方面也随即取消了我方联营体的中标资格。
“失落是肯定的,毕竟耕耘了那么久,到了摘果子的时候”,韩荟难掩遗憾地说,“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海外经营面对的未知变故太多了”。
印度《铸币报》(Mint)6月18日头版刊登68位印各界人士“反抗中国侵略”的声音。(图片来源于网络)
激烈的市场竞争、动荡的国际形势是来自外部的困难和挑战,员工思想波动则是内部考验。
年初来势汹汹的疫情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境外疫情发酵、管制措施不断升级的消息陆续传来,海外员工的家属们纷纷表达担忧和不安。
“继续坚守”还是“先回国等疫情缓和后再回来”,不少人暗自考量过这个问题。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稳定自己心理状态的同时,挑起了安抚员工、安抚家人情绪的重任。
身为 “班长”的公司党工委书记陈志刚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看法:“海外工作中面临的境况有时是不可预估的。2016年十局在委内瑞拉遭遇政局动荡,在许多中资企业选择暂时撤离,而我们十局则在坚守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机会”。
去或留,这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大家的声音掷地有声。
“究其根本,就是企业还要不要在海外发展的问题,这么想一想答案就显而易见了——留下来是必然选择”,陈志刚坚定地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这种信心也并非盲目。
“疫情之中,我们实打实的落地了很多项目,证明我们的思路是对的”,陈志刚说,“危机中蕴藏机遇。还有更多的市场等着我们去开辟”。
2
活下去: 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境外疫情防控的多重压力下,仅有“留下来”的觉悟是不够的,如何找到“活下来”的办法,成为摆在公司全体员工面前的首要任务。
境外疫情爆发前夕,公司主要管理人员 “像逆行者一样”迅速返回原常驻国。加上春节假期仍旧在境外岗位坚守的员工,到2020年2月底,亚太公司经营骨干基本实现“应出尽出”,公司主责区域内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别市场经营工作得以顺利延续。
根据上级提出的“稳住人心、稳在当地”的“双稳”工作要求,公司进行了周密部署:
首先是在较短时间内备足了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备品。为了确保境外员工能收到寄送的物资,公司甚至采取了“同一国别分3个批次、使用不同物流渠道寄出”的办法,以防中途物资丢失、截留等意外状况。
其次是境外驻地封闭管理。“疫情期间我们暂时辞退了厨师、司机等外籍后勤人员,必要的外出活动自行驾车前往,将大部分商务洽谈、项目谈判等活动转移至线上,开启了云办公的模式”,公司泰国办事处主任曹罡说。
“最大限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这既是保护大家的安全,也是‘稳定军心’”,陈志刚说。
疫情期间组织项目现场考察。(亚太分公司 曹罡/图)
针对泰国市场渐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形势,公司及时总结投标经验,通过优化施组设计、依托在建项目实现集约化管理等手段挖掘降造潜力,提高报价的竞争力。
截至10月底,今年已开标的项目中排名第一的共有8个,其中6个已取得业主正式授标通知,累计完成新签合同额12.5亿元。“超过了我们去年在泰国的新签合同额总数”,张传令介绍说。
即便印度市场陷入了艰难的境地,他们也没放弃,而是迅速调整思路,将经营重点从“推进具体项目”转移到“推动政府层面的资格审查”上。
“在印度,通过合作伙伴积极向业主单位申诉;在国内,与印度大使馆建立关系,促使联营体公司通过印度国家安全评估”,韩荟说。
“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争取第一时间重返印度市场”。
公司在印度与合作伙伴合作投标。(亚太分公司 王彬/图)
今年以来,一贯务实的张传令在每次月度例会上,都会简短的给大家上上“思想课”——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坚定信心是最重要的。亚太公司人少任务重,必须振奋精神、勇挑重担和善于补位,有担当才能做成事。
“尽管亚太公司还是条刚出航不久的小船,但我们期盼也坚信能看到它成长为巨轮并扬帆远航的那天”,陈志刚补充说道。
所有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3
扎下根: 努力成长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公司
“成长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公司,而不是在海外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这是他们的愿景规划。
“首先当然是人员的属地化”,张传令说。“相对于中方员工来说,属地化员工更能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而且聘用当地员工也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支出”。
疫情之下受制于所在国严格的入境管制措施,难以向目的国派遣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聘用当地员工成为唯一的选择。
截至9月底,亚太公司泰国在建的6个项目上仅有中方管理人员13人,泰籍工程师等管理人员则超过了120人,现场作业人员均为当地聘用。“这是疫情倒逼我们做出的改变”,公司工程部长孙平祖介绍说。
“疫情确实也有好的一方面呀”,张传令接了一句,让大家都笑起来。
长时间的接触,不仅外籍员工学着能讲几句中文。公司中方员工也在积极通过自学和网课培训班的方式掌握当地通用语言。除英语之外,泰语、僧伽罗语(斯里兰卡当地语言)的学习也都成为大家的常态。
“如果出门买菜还要带个翻译,那就不用搞经营了”,张传令不止一次告诫大家。
公司驻斯里兰卡经营人员参加僧伽罗语培训班。(亚太分公司 贺荣华/图)
“不仅把钱背回来,还要把钱花出去”,这是他们的另一个考虑。
以前,大家一直强调“把钱背回来”,赚回钱来才是硬道理。但现在更多的时候,考虑到资金回流的高额所得税等问题,“把赚的钱花出去”可能更契合于“成长为国际化公司”的方向。在当地赚到的钱,通过在当地投资等方式,实现快速滚动发展。
“固定的办公场所,不仅是企业形象和实力的表现,也在展示我们立足当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张传令说。
去年亚太公司规划了在泰国购置办公楼的事宜,并尝试对办公楼选址、购置后产权归属等问题都进行了考察和咨询。
“后来由于疫情等多方面原因,办公楼购置的问题暂时搁置了。等具备条件后,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将此项工作尽快提上日程”。
“我们要努力成长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公司”。
4
增本领: 构建海外投融资立体发展模式
2019年,按照集团公司“加强三级企业建设”的要求,亚太公司形成了“现汇项目、投资项目以及贸易业务‘721’” 的产业结构布局。
现汇类项目在短期内是在海外安身立命的根基。2019年,亚太公司在泰国中标的现汇类项目均为房建项目。尤其是今年以来,为拓展泰国核心市场,他们先后在泰国完成了有关电力、市政及公路等多个领域的投标资质注册,并成功中标了曼谷电缆埋地项目,开辟了泰国现汇类市场新的领域。
尽管如此,但仅依靠现汇类项目恐难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经过近2年的经营运作发现,泰国市场少有能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现汇类项目,中泰铁路等政府类合作项目毕竟是极少数。在其他国别市场,受所在国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投资换项目”的模式更受当地政府青睐。
“在刚刚召开的中铁十局三级公司建设会议上,李学民书记提出了‘破解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构建海外投融资立体发展模式’的要求”,张传令说,“我们要打破承揽项目总是靠承包的传统模式,大力开展产业、产融、产银相结合项目的运作和包装,加强与金融机构、上下游企业合作,共筑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
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宗言在泰国调研时与公司泰籍员工亲切交流 (亚太分公司 曹罡/图)
“现汇类项目求生存,投资类项目谋发展”,目前亚太公司也在跟踪包括泰国芭提雅轻轨、曼谷红色线铁路等在内的多个投资类项目,投资项目必然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咱们亚太公司人手少,大家要当专家、也要当多面手,要想尽办法学习、把握机会学习、创造条件学习! ‘吹拉弹唱样样都能行’,真是要提高本领啊!”陈志刚语重心长地对大家鼓励说。
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潮流中,复合型人才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复合型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才能站住脚。
5
向远看: 从“我们要什么” 到 “他们要什么”
“我们常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站在需求者的角度重新思考我们的供给问题。
对于海外经营来说,就是站在所在国政府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以及为此我们需要做哪些改变”,公司党工委书记陈志刚说。
“如果企业在开展海外经营的过程中考虑问题过于自我,说白了可能还是经营理念不够‘属地化’”,张传令接着说。
“举例来讲,泰国当地法律规定:在泰经营的外资企业,泰籍股东股权占比至少要达到51%。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对政府对本国企业的一种保护策略”,张传令介绍道。
“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诸多在泰经营多年的中资企业一直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母公司对其在当地投资成立公司的控股比例。他们确实也做到了,但也确实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为归根结底这还是有悖于当地的法律政策”,张传令坦言。
在境外合规经营的大环境和大趋势下,这种“变通”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有关数据显示,过去3年,世行、亚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对中国制裁的案件激增,中国被调查案件占5大行总调查案件的40%。
“我比较倾向的方式是采取收并购的手段,按照法定的49%的比例入股当地一家建筑企业,继承他们的资质业绩,通过后续的经营管理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当然这不仅需要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和许可,也有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刚刚回到国内的张传令虽然疲劳,但讲起企业发展的思考来依然滔滔不绝。
参加中国中铁境外投资并购业务培训 (亚太分公司 孙航/图)
2019年9月21日,中国与所罗门群岛建交。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时谈到,所罗门群岛将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所两国建交前夕,中国中铁发布了总额达57.8亿元的所罗门金岭金矿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中标的的消息,而这一项目正是由亚太分公司跟踪运作的。
针对所罗门群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亚太公司党工委书记陈志刚一行后来专程拜访了所罗门群岛航空部长,关于改造所罗门群岛现有机场和新建支线机场的构想,赢得了所罗门方面的支持与认可。
陈志刚还在北京拜访了亚太地区旅游促进会主席,约定在境外疫情缓解后一同前往所罗门群岛考察旅游配套建设项目。
“站在对方政府高层的角度,想想他们要什么,再来谋划我们的经营工作”,陈志刚时常勉励大家。
“这就是供给侧改革,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留下来 活下去 扎下根 增本领 向远看
亚太公司未来可期!
其他人都在看
重磅!泰国总理出席中铁十局驻泰项目奠基仪式!
2019,进军泰国这一年
在这里深读十局
来源:亚太公司
文字:孙 航 刘宏志
编辑:孙 航
责编:刘宏志
主办:中铁十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