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关注我
就在今天,9月30日,广州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迎来重要里程碑!
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深度融合,传统与创新是吊车司机吧的有机结合让黄埔区充满韵味与活力。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是吊车司机吧的广州开发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是广州市改革开放是吊车司机吧的窗口和“东进”的龙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处在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时期,有轨电车1号线也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应运而生。在这砥砺奋进、建功立业的新时代,广州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永顺大道段在2019年9月30日进行空载试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活力,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9月30日车辆进行空载试验”,当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摆在眼前的时候,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怀疑过“到底能不能完成”。当时,征地拆迁和管线迁改没有完成、市政配套和轨行区只有小部分进行施工、车站和天桥没有开始施工、甚至连施工永顺大道时留下来的疑难树木都没有迁移,等等等等都没有头绪,似乎万事都不具备,其中永顺特大桥、贤江下穿隧道和7公里的轨行区施工这三只“拦路虎”最为难缠。
“怎么办,怎么才能完成任务?”这个问题困扰着整个项目。集团公司领导,华南区域指挥部领导多次来到项目指导施工、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项目公司董事长赵晶晶、总经理兼项目指挥长胡文涛通过详细研判,当机立断,决定实施“同步进行、先易后难、逐个击破、全力冲刺”十六字方针,迅速进行四步走战略,“决战”一触即发。
第一步率先开展了坚持以施工生产为中心,不断强化现场施工管理的“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暨青年突击队竞赛活动,为施工大干拉开了序幕提供充分思想保证。
第二步优化资源配置。项目公司、集团公司指挥部三位分管领导实行施工下沉管理,9月30日前常驻现场施工,全面负责分管区域的现场组织、管理与协调等工作;其他管理人员实行夜间值班制度,对现场实际资源配置、施工内容、进度、安全、质量等情况进行巡查;同时,增加作业人员投入,施工高峰期全线作业人员达到760余人,机械及车辆达到200余台。
第三步齐抓共管安全文明施工。项目公司、集团公司指挥部人员全员出动,分片区包保安全文明施工;各参建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重点保证沿线围蔽完好干净、路面清洁;完善了永顺大道段喷淋系统,并结合天气情况保证洒水车出勤,对沿线洒水降尘。
第四步加大考核细化节点工期。根据项目工期短、专业多、沿线长的特点及难点,对每一个工序,每一个部位,进行工期倒排,坚持落实推进,对滞后施工的及时补救。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激励机制,对产值、进度、安全质量等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及时兑现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及工作效率。
通过四步走战略,三只“拦路虎”也被逐个击破。
永顺大道特大桥14号至17号墩为三跨一联连续梁,16号至17号墩上跨永顺大道(连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永和镇的主要交通干道)、地下有高压电缆线和燃气管道,15号至16号墩上跨南岗河,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安全、保质保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连续梁施工,项目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公司指挥部总工程师杨智现场坐镇指挥、协调,组织召开了数次专家评审及技术研讨会,对方案、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为了进一步压缩时间,一次性投入三跨的支架、模板、贝雷梁和螺旋钢管桩等周转材料,增加作业班组,对连续梁进行24小时作业,做到人歇机不歇。
场地狭小是导致16号至17号墩之间连续梁的施工难度增大的重要因素。既要保证永顺大道车辆通行,又要保证作业空间,所以采取贝雷梁跨越作为通车门洞的方案进行施工,由于在拆除连续梁模板的时候作业空间过于狭小,工人们只能钻到支撑与梁体之间进行作业,在广州炎热的天气下,汗流浃背再不过平常。同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及永顺大道的畅通,上跨永顺大道的相关施工派专人指挥吊装作业,并在交警部门聘请了专业的交通疏解员指挥交通。
连续梁施工工艺复杂是施工难度大的另一个因素。该连续梁平面位于曲线段上、立面梁高从3米渐变至1.8米,梁内底板、顶板钢束齿块数量多,底板齿块数量48个,顶板齿块数量98个,曲线以及齿块较多给连续梁模板制作、加固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另外连续梁的钢绞线束数量较多而长,最长的钢绞线长度达到120米,并且钢束有竖弯和平弯布置,这些都给钢绞线穿束及张拉带来很大难度。通过紧密衔接施工工序,加大劳动力资源投入,确保了工程按计划顺利完成。
要想按期进行空载试验,7公里轨行区施工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可是轨行区涉及的施工任务之多、之杂确实非常棘手,项目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公司指挥部副指挥长、安全总监祝方和其他两位同志先后常驻现场协调施工。
10个车站、3个人行天桥、3公里市政配套、7公里综合管线迁改、6个箱变及总高压室、4个平交道口、5.5公里轨行区绿化、7公里整体道床及铺轨、1公里临时增设的中华灯,这些施工任务都是9月30日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在有效工期只有一个半月的情况下,涉及到电力、绿化、综合管线、路基、车站、天桥、钢结构、轨道、桩基、管线迁改、人行道、车行道、运营等13个专业的施工,内部施工队伍协调、外部单位协调、工作面狭小、交叉作业施工等都是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祝方带领常驻现场的同志及施工作业队伍迅速进行布置,进行分区域、分专业包保施工,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区域明确。另一方面,他负责统一协调施工组织及外部关系,在永顺大道这7公里的施工区域内,涉及到房建、医院、学校、市政道路等9个施工单位同步施工,出土车辆导致道路拥堵、路面破损、扬尘飞扬等状况时有发生,协调各施工单位之间关系也成为祝方的主要工作之一。
同时,由于PPP项目的特殊性,边设计边施工似乎也已经成为常态,兼任工程部长的祝方经常白天在跑现场、协调关系,晚上开会确定方案、与设计沟通图纸。由于施工区域较长,电瓶车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即停即走、随时解决问题的身影总在现场出现,一个多月下来清秀帅气的脸庞变成了“黑黝黝”的面孔,项目上的同事常开玩笑地说:黄埔项目第一帅变成了黄埔项目第一黑。
贤江下穿隧道位于永顺大道,结构净宽29米,总长520米,其中敞开段430米,暗埋段90米。它是整个“9·30”节点中工期最紧张的一个单位工程。受征拆、管线迁改等因素制约,6月20日才大面积进行施工,10万多方挖土分毫未动,加之广州暴雨连绵的天气,完成任务几乎不可能。2019年8月8日,项目公司党委副书记、集团公司指挥部党工委副书记徐春鑫临危受命进驻现场,开始攻坚突击。他立即进入角色,与现场的同志一同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制约工期的关键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经过一天一夜几乎没有睡觉的观察和思考和前对现场的了解,凭借20年的施工和管理经验,徐春鑫与现场的同志拿出了一套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立即向项目公司领导汇报,经过集体讨论决策,方案可行,立即组织实施。
调整项目组织架构。将挖土出土作业定性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它是完成一切工作的前提,否则完成任务就是“天方夜谭”。施工组织上,在市政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市政公司机关及其他项目借调了十数名精兵强将,把贤江下穿隧道施工人员和分工重新调整。大小里程安排人分开负责,参建项目部班子成员带班两班倒负责隧道大小里程24小时出土,施工人员及出土车辆白天晚上满负荷工作。
捋顺项目管理脉络。结合关键施工工序,优化施工方案、确保物资设备供应及时、加强劳务管理等。在挖土作业时采用两步短台阶施工方法,隧道两侧设集水坑,解决了隧道内挖土带水作业的问题;采取管理及经济措施,使挖掘机发挥最高工作效率,使出土效率提高5倍以上。在劳务队伍管理上,优化了施工人员的作业时间,避开广州天气比较炎热的时段,并实行工人昼夜两班施工,各个作业工种及工序衔接实现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工效,节省了时间。
在应对两次台风和多次连续暴雨的艰难情况下,经过全体人员的昼夜奋战,从出土方到完成下穿隧道主体仅用了46天,完成了正常情况3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贤江下穿隧道顺利贯通,打通了最后“半公里”。
不忘初心踏征程,牢记使命谱新篇。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区有轨电车即将进行空载试验,无数个日夜兼程造就了黄埔项目安全、质量、进度、信誉四位一体的良好局面,黄埔区有轨电车1号线也将为打造幸福黄埔、美丽黄埔注入新的动力。(图文:沈超、蓝嘉颖)
责 任 编 辑 | 沈 超
运 维 联 络 | 唐海洋
执 行 主 编 | 李便华 华建宇
主 编 | 孔祥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