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旭武,现任江门四标项目副经理,一个89年出生是拼装吊车视频的小伙子,年龄不大,却是“转战南北、风餐露宿”是拼装吊车视频的“老人”了。
那一刻,初心点燃
刚入职,他便申请去了公司当时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是拼装吊车视频的西久项目。他说,“年轻人就应该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项目所处位置海拔三千多米,年均温度不超过7℃,低氧压、高辐射、高严寒远比他想象得要恶劣的多,头疼、气喘、失眠一系列高原反应,让身体素质非常好的他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慢慢适应过来。
凛冽的寒风,坚硬的戈壁滩,稀薄的空气,伴随着他一步一步走在测量的路上。
拉脊山隧道攻坚战逐渐进入尾声,测量是隧道顺利贯通的关键工序,测量、放样、反复校核,每次看着手表,只知道是几点了,却不知道是白天还是黑夜。最后一周,他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几乎是连轴转。
“通了,通了...”青海首条高海拔超长公路隧道终于贯通了,掌声、欢呼声、笑声、鞭炮声汇成一片,大家欢呼雀跃……顿时,他心中成就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也更加坚定了作为工程人的那份初心。
放心,因为有他
参加工作一年后,赵旭武就被调到宝兰项目,担任技术主管。
宝兰客运专线的施工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对他一个铁路建设新兵来说压力不言而喻。领导却还将项目施工难度最大的笔架山隧道交给了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当时项目测量技术人员缺乏,项目只给他配了4名见习生。
五人测量小分队边学边测,边实践边钻研。他通过优化程序、分组作业,硬是将2小时的测量时间缩短至20分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一次测量放样中,因为太专心,拱顶一小块石头掉了下来,砸伤了他的腿,他强忍着疼痛完成了工作,额头上早已溢满豆大的汗珠。
项目领导让他休息,他却说,“不能去现场,我可以在项目做内业资料。”最后,只能强制让他回家休养。回家还不到一周时间,就先后多次给项目领导打电话要求回去上班。
因为工作需要,公司安排他回西久项目负责竣工资料验收,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顺利完成任务,成为全线第一家一次性完成交验工作的单位。
他身上总是有那么一股韧劲和拼劲。在面对宝兰客专高铁接触网预埋槽道的安装施工难题上,他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探索、总结,研究出新的安装工艺,解决了槽道安装合格率低的问题,并先后荣获了中铁十局优秀QC成果二等奖、陕西省建协一等奖和中国施工业协会二等奖。
2016年,他被调到了江门七标项目担任工程部部长,也把自己在西久项目的严谨和在宝兰项目的韧劲带到了江门项目。
“小赵在那儿,我们放心!”这是项目领导对他的评价。
坚持,只为有人懂
乐观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但笑容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心酸与不易。
2014年,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建立了幸福的家庭。LOVE
妻子善解人意,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连婚礼都是家人和妻子操办的,婚礼的前两天他才回到家,匆忙办完婚礼又要赶回工地。
“媳妇,对不起!等工地不忙了我一定回来好好陪你”。
“安心工作,家里有我呢!”
一句简单又朴素的话,却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心中有不舍、有无奈,却无怨无悔,为企业默默地奉献自我,也努力地为家人创造幸福。
婚后,儿子的出生给他的生活带来乐趣,但遗憾的是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每当想起儿子痛苦的哭声、妻子满面的愁容,心就揪的痛。一个七尺男儿,却感到无能为力。
母亲自他小学六年级至今,已经先后做过五次大手术,身体一直不好,也是最让他牵挂的事。
一天,正在工地忙碌的他,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
“赶快回来,妈已经送医院抢救了...”
四个小时的飞行,如同过了四年。等他赶到医院时母亲已从急救室出来。母亲颤颤巍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没事,这么远的你跑回来干嘛,又耽误工作了”,话语里满是责备与疼爱。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身上插满了管子,愧疚和自责已溢满眼眶……
奋斗,让青春不负
2017年,他的工作能力和突出表现得到了公司的肯定,被提拔为项目副经理。
他常和项目的年轻人说,“路是坚持走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不管在哪个岗位,身处何种境遇,他都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扎实走好每一步。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充电,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并顺利考取了一级建造师。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母亲的身体慢慢好转,小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宝宝。
“没有公司就没有我的今天,公司没有我,照常运转,但我离不开公司。”
赵旭武,作为公司80后青年的代表,面对困难,他总是坚毅自信,刻苦钻研、不断探索解决一个个施工难题,无论在任何时候他都冲锋在前,在他的身上没有傲娇与任性,有的是对企业的忠诚和担当,是新一代筑路人永不言败、争创一流的精神。
图文:局、宣、西北公司
编辑:曹、杨
主办:中铁十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