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点击上方""↑免费订阅
7月11日,我们乘车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区往西南方向行进,由于车多人多,路面坑坑洼洼,40公里路程竟花费了3个多小时。来到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是门式起重机的施工现场,站在帕德玛河边远眺,一眼望不到河是门式起重机的对岸,河面上摆渡船来往,河中大型机械设备林立,工人们正在进行紧张施工。
7月15日,随着超大型液压打桩锤的轰鸣声停止,最后一根直径3米、长度近110米、重达500吨的钢桩被插打至河床设计标高,孟加拉帕德玛大桥超大直径钢桩插打全部完成。
“太好了,5年过去了,终于全部完成啦。”现场的中孟建设者们紧紧相拥,欢呼雀跃。
帕德玛大桥最后一根钢桩插打现场
恒河流经印度后,于孟加拉西北入境,一路奔腾向东南,分多支注入孟加拉湾,其中最主要的一支被称为帕德玛河。帕德玛河被誉为孟加拉国的“生命之水”,但它却将孟加拉分成了两部分,西南与东北。目前,仅在孟加拉帕德玛河的上游有一座公路桥和铁路桥,下游由于河道过宽、水流湍急、洪水频发,此前一直未能建造桥梁,孟加拉南部和东部的人们过河仍然依赖舟楫。
现在的帕德玛河渡河者
孟加拉当地商人Md. Amjad Hossain介绍:“孟加拉西南部有国家新兴港口蒙格拉,很多远洋货轮都停在那儿,我经常去那打货,再运到首都达卡售卖。平时乘渡船过河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每年到七八月份雨季涨潮期,则需要3小时。如碰到恶劣天气,河水汹涌,渡船非常危险,沉船事故曾多次发生,希望帕德玛大桥尽快修好。”他预计该桥建成后10余分钟便能过河。
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项目业主指挥长Md Shafiqul Islam介绍,帕德玛大桥是连接中国及东南亚“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帕德玛大桥作为孟加拉国的“梦想之桥”,建成后将结束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居民仅靠摆渡往来的历史。届时,西南部被激活,与达卡连成一片,交通升级,商品流通加快,将直接拉动国民经济。据相关部门测算,帕德玛大桥建成后,将为孟加拉国带来每年1.5%的GDP增长。
“你看这水呈黄灰色,是因为河水含砂量高且流速急,砂都被带动起来了。”在帕德玛大桥施工现场,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经理刘建华告诉我们,这里的河床都是由粉砂组成,经地勘探测发现,其深度超过150米,极其松软,不易受力。
帕德玛大桥共设有40个水中墩,最初设计每个主墩由6根直径3米、长120米、重550吨的超级“巨无霸”钢桩构成,它仿佛一把有6只脚的凳子。但项目进场时,通过对主桥的40个水中墩施工地勘探,施工方发现其中22个主桥墩的地质条件比预想的情况还要差。在这种情况下,原来设计的“凳子”仍不能“坐稳”。针对这一情况,这22个位于特殊地质带上的主桥墩,设计变更为“6+1”,即在6个倾斜桩基础上再加1个直桩,并对其中11个墩位增设钢管桩外侧“TAM”管,并采用世界首创的桩侧预压技术,进一步增强承载力。
“最后一套桩基设计图纸是在今年1月份才定下来的。”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副经理沈涛说,在桩基施工中,由于基础桩地质特殊,基本上每个桩基都是“量身定制”的,而且是边施工边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方常常会出现“等米下锅”的情况,不过只要方案一出来,他们就组织劳动竞赛,大家牟足了劲干,最快一次一天就完成了一个桩基。
壮观的帕德玛桥建设场景
“打桩作业看起来简单,就是一个锤子往下砸,但要把这样的‘巨无霸’钢桩打到河床内100多米深,还是很不容易的。”据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现场作业队队长周光桥介绍,大桥局采用专用软件根据地质情况对打桩施工进行模拟计算,并专门引进了3台世界最先进的液压锤。
就算准备如此充分,在打桩的过程中他们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打桩打到100米左右的时候就打不动了,一锤只能打下去1毫米,这样一根钢桩往往需要捶打两万多下才能插打到位,对锤子的伤害极大。
“最开始,锤子坏了我们要等德国的专家过来修,后来我们自己学会‘诊病把脉’了,保养、换零件都没有问题。有一次我们给液压锤做保养只用了11天,比原厂专家还要快。”周光桥笑道。
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物机部副部长冉长江介绍,设备、材料、人员等都需要大型船舶的吊装和运输。截至目前,现场有大中型船只60余艘、机械1800余台。
由于粉砂会随着水流变化,施工过程中,大型浮吊的铁锚经常被流沙掩埋而无法拔出,最后不得不忍痛割断锚绳而弃锚。更糟糕的是,河床不断变化,大型船舶有时会出现搁浅的情况,所以施工过程中需不定期进行航道疏浚。从2015年到现在,项目部已开挖粉砂达2400余万立方米,堆起来可以填满2个西湖。
朝霞初现,微风轻拂,河面波光点点……清晨的帕德玛河格外美丽。但我们呆在项目的4天里,平均每天都能经历4场说下就下的瓢泼大雨。
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四公司分部经理蔡志坚介绍,高温、暴雨、大风、大雾、洪水、雷击,这些是打桩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极端天气。例如,在2015年4月份在进行钢桩插打作业时,突如其来的大风让MU2400液压打桩锤空中荡起了“秋千”。这场大风持续了半小时,风测仪都爆表了,现场惊心动魄。后来,通过长时间的观察,项目部逐渐能对天气进行预判,一旦发现天气不对,就把船都靠岸,做好防护工作,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
中国工程师与孟加拉工人一同乘坐交通船下班
“超大直径钢桩插打工艺,在世界上都是没有过的,没有先例可循。”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总工潘军指着大桥旁的桩基说,“这16根桩基都是我们之前做的试验桩,为了高质量地修建好帕德玛大桥,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会反复论证、大胆创新,这些反复试验的数据也有利于与业主和由印度、韩国、美国等多国专家组成的监理团队沟通。除此之外,由于孟加拉国物资匮乏,除了钢筋以外,现场设备、材料均需到国外采购,其中就涉及了10多个国际公司。由于国际化程度高、文化差异大、工程标准不一,最初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但经过不断学习和磨合,现在我们已经能顺畅地沟通交流。”
刘建华说:“我常常觉得干项目就好比唐僧取经,只要有毅力克服九九八十一难,就能取得真经。这个项目也是这样,我们历时1423天终于完成了桩基础,后面等着我们的还有桩侧压浆,墩身作业,架设钢梁等等……作为‘建桥国家队’,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同心协力早日建好这座‘梦想之桥’。”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欣赏正在建设中的帕德玛大桥
图 片/视 频:欧阳耀坤 罗 冈
文 字:张 静 黄 聪
编 辑:马永红 熊旭辉 邢 影
审 核:陈 金
主办单位:中国中铁大桥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