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三公司承建的安岚19标项目大巴山隧道掘进累计突破5000米大关,标志着安康至岚皋(陕渝界)高速公路建设迎来新节点。
项目位于秦巴山脉,地势陡峭,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复杂。作为全线重要控制性工程,大巴山特长隧道左洞长4243米,右洞长4241米,坡度1.68%,斜井长666米,坡度10%,四五级围岩占比超60%,穿越8道断裂带。面临下穿大漳河、突涌水、长大隧道供水电通风等施工难题,项目管控难度大,安全风险极高。
作为交通运输部、陕西省确定的“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点,项目始终以“三零”目标为安全管理追求。建设过程中,项目全面实施隧道施工信息化、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科学合理推进施工进度。
为解决大巴山隧道复杂地质(富水)长大隧道建造过程的高标准勘察需求,项目采用地质雷达、TSP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水平钻探、大地电磁法以及瞬变电磁法等隧道地质勘察相关新技术、新装备,对不同地质勘探方法检测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提高了隧道勘察精度和效率,及时对支护参数和开挖工法进行调整,成功准确预报出掌子面前方涌水情况,避免了涌水灾害的发生。同时在隧道内增设应急抽水泵9台,以及通信基站、广播、声光报警设施、一键拨号应急电话系统,进一步提升项目应急抢险及紧急处置能力,极大地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
供稿 | 武志远 编辑 | 王雯 审核 | 曹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