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关注我
集团公司首届“十大榜样”之一:
四公司银西铁路项目部支部书记丁彦雨
和他是吊车视频监控的团队
一个有希望是吊车视频监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是吊车视频监控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提起丁彦雨和中铁二十二局四公司银西项目部,九龙村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可是好样的!”
甘肃庆阳,陇东黄土高原,连日的暴雨之后,处于黄土沟壑边缘的宁县九龙村水量陡增。
2017年5月12日,随着“轰”的一声,九龙村半山腰的一家居民窑洞突然坍塌了! “不好,有人被埋了!”乡亲们连忙赶往坍塌的窑洞,但面对铺天盖地滚下来的塌方体,一时手足无措。
几乎同一时间,正和四公司银西铁路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丁彦雨协调施工用地的九龙村村主任王所勤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他脸色陡变,起身就要走。
“出了什么事?”丁彦雨关切的询问。
“村里一户人家窑洞冲塌了,有人被埋了!”
“那还等啥呀,快点去看看!”
丁彦雨不由分说拽着王所勤一路小跑,赶赴现场。途中,他拿出手机,紧急通知项目部现场暂停施工,所有职工立即赶往塌方窑洞,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埋村民!
3分钟后,一支由30余人组成的救援队伍,浩浩荡荡向着出事地点赶来。
村民石兴龙家,他70岁的老父亲不幸被掩埋其中。丁彦雨赶到后,拨开人群,来到前面一看,发现石兴龙和家人情绪几近失控,一边哭喊着“爹呀,爹呀”,一边疯了一样扒着土方。再看窑洞口,丁彦雨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由于一侧山体几乎全部坍塌,大量滚石雨点般的砸向坡下,整个窑洞被埋了个结结实实,上面本来竖直的山体竟然全部凹了进去,随时都有二次塌方的危险!
随后赶到的宁县新宁镇书记、镇长,一时间也没有好办法。新宁镇书记栗芳年快步走到丁彦雨面前,急切的问道:“你们是搞工程的,又在干隧道,你们为主力进去救人,行不行?”
“好,没问题!” 丁彦雨不假思索,“弟兄们,把挖掘机开进来,这边!”
院里聚集的老百姓自动闪开了一条缝, “来了来了”!项目部副经理张斌气喘吁吁的边跑边喊。工人们拿着铁锹、绳索跑步来到窑洞前,一台小型挖掘机也“突突突”的开了过来。
利用清理现场的空档,丁彦雨和救援队员一起制定了用挖掘机臂做支撑,徒手清理废墟寻找生命的救援方案。
救援人员分成两组,第一组人员指挥挖掘机慢慢靠近塌方窑洞,使用挖掘机臂给救援人员撑起救援空间。第二组丁彦雨决定自己上。他招呼几个项目骨干党员和青年组成突击队,进入到窑洞内部。
“张斌、海成,行不行?”丁彦雨喊道。
“没问题!”“还有我!”“算我一个!”大家纷纷举手!
丁彦雨感动不已,迅速把突击队员们分成三个班次轮番进入窑洞,每五分钟更换一班。
窑洞内,大家屏住呼吸,拼命刨土。早一分钟挖到老人,就多一份希望。头顶不时滑落大大小小的石块,一旦坍塌再次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丁彦雨与铲车臂相对而立,挺在窑洞一侧,心提到了嗓子眼,甚至能感受到自己“砰砰砰”的心跳声。闷热潮湿的空气中,凝集着紧张而沉重的气氛。
开始,救援人员用铁锹铲土,到后来,靠近老人所在的位置时,怕误伤老人,救援人员改为徒手清理。在那时,一抔土、一块砖都连着一条命,让大家感到重千斤!
“哎呀”!张海成的手不小心被废墟中的玻璃瓦块划中了,血溢出来,染红了衬衣袖口,抬头一看,大家都在紧张刨土,他没有吱声,吸吮了一下伤口之后,继续用另一只手清理面前的石块!
年近六十的杨凤龙,跟随一组进来之后就埋头挖土。一组下去,他偷偷留下来,另一组上来,他还在那里,“当时哪里顾得上危不危险,事后想想还是挺可怕的。一旦塌了,我们十几个弟兄们就全完了!”至今,杨凤龙仍然心有余悸,“小丁的沉着冷静和勇敢是我没想到的。我是一个老铁道兵,小丁在我面前就是个新兵蛋子,关键时刻,他冲在最前面,我怎么能怂呢?!”
经过20多分钟的轮番作业,突击队员们终于在窑洞里侧挖出了老人,遗憾的是,老人已没了生命体征!当四名工人将老人从窑洞里抬出时,村民们默默站立,院子里一片安静,既为老人的不幸哀悼,也向救援人员的英勇致敬!
当天晚上,突击队员们继续组织小型装载机,对窑洞塌方体进行清理,直到凌晨才离去……
第二天,丁彦雨来到宁县车站时,看到王所勤主任和几个乡亲们已经在那里等他了:车站80亩红线用地正式交付使用!而之前这块地已经拖了整整三个月!
王所勤握着丁彦雨的手感慨地说:“昨天塌方抢险的时候,为了救俺们村里一个村民,你和工人们啥也没说,拿着自己的命冲在最前面,真是好人啊!”转过身,王主任又对身边的乡亲们说:“以后,谁为难他,谁就是跟咱自己过不去!”
自此丁彦雨成为银西铁路建设的“绿色通行证”,凡是沿线有铁路施工和地方老百姓发生冲突的地方,他一去,问题总会迎刃而解。
丁彦雨说,“这些老百姓就如同我们的兄弟姐妹,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把心交给他们,他们也会真心对你!下次再有那样的事,我和职工们还是会冲上去!”
丁彦雨说到做到!在银西铁路建设中,他们始终坚持以沿线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目标,修大路、建小路,帮助村民们发展经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他们曾捐资近十万元,帮助当地学校改善教学条件,从爱心助考、到夏送清凉,从金秋助学、到冬送温暖……哪里有群众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以心换心,项目部的善举赢得了沿线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进场后三个多月,他们就完成临时征地300余亩,修筑各类施工便道3000余米,工程施工迅速推进。
然而,上天仿佛是在考验他们,考验这个团队的英雄成色有几多!
2019年4月5日,清明节,正在现场巡察的丁彦雨接到集团公司指挥部副书记曲怀志的电话:“不好了,九龙村那边的中嘴山森林着火了,大家准备去救火!”这边刚放下电话,那边镇上打来了请求支援灭火的紧急电话。
同样想也没想,丁彦雨第一时间召集工区全体人员紧急集合,拿上所有的灭火设备,召集两辆洒水车。“兄弟们,救火,出发!”随着他一声令下, 80余人像离弦的箭一样,立即奔赴火灾现场!
不到半个小时,他们就到达火灾山脚下。此时,山火已经大面积蔓延,火势迅猛,远隔几十米,大家就能感觉到热浪炙烤着自己的每一个细胞。更让人揪心的是,着火处山体陡峭,大型救援车辆根本无法靠近,而明火区域距县城仅三公里,情况万分危急!
面对严峻的形势,丁彦雨异常冷静。他没有急于让大家冲上去,而是命令两辆洒水车在山脚下待命,让大家把水倒在毛巾上,捂住口鼻,防止被烟尘呛伤。随后,他根据火势和山体结构,将救援人员分成三组,向山火发起进攻。
灭火队员们每人携带两个灭火器,五人一组一字排开,集中灭火器控制火势。白色的浓烟裹着热浪扑过来,大家脸上都是黑的,鼻子里都是灰尘,每个毛孔都是滚烫的,但没有人退缩!
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险,森林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大家一摸身上都湿透了,有热汗,也有冷汗!
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在人与火的斗争中,丁彦雨和银西项目部的职工没有退缩,敢打敢拼,不仅赢得了救援工作的胜利,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见义勇为的义举,更是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正义之歌!他们用责任诠释了忠诚——忠诚于企业的发展,忠诚于人民群众,忠诚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在西北大地上镌刻下公司的铿锵足迹!(文:窦曼、刘保成 / 图:四公司)
“时代楷模·央企脊梁”二十二局首届十大标兵十大榜样和工匠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刘明哲就“十大榜样”四公司银西铁路项目部作了《用真心交换真心 用责任书写忠诚》的报告。
编 辑 | 赵文健
运 维 联 络 | 苏功伟
执 行 主 编 | 陈 易
主 编 | 孔祥文
猜你喜欢
孟广顺一行赴西北地区开展系列商务活动深化合作扩展市场
“到人民中去” 中国文联艺术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中铁二十二局雄安公司慰问联欢
【我的城事 】荆门,我们与你一同见证,美好生活从这里起航
孟广顺赴兰州各项目部检查指导工作
财务共享,他们正在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