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对企业而言
质量与诚信堪比尊严与生命
用绣花功夫锻造毫米级精度
在精雕细琢中成就建设奇迹
赢得客户的尊重与满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检验它们
毫米成就万米
二公司乐清湾大桥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短线匹配法节段预制拼装技术,明确短线匹配精度控制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将4200榀节段梁预制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拼装合龙精度15毫米,创造了“毫米成就万米”的质量奇迹。(赵亚京/报道)
隧道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团队首次应用盾构同步双液注浆“制-运-注”一体化集成系统,通过运用科学的拼装手段和严格的过程质量管控,将管片上浮严格控制在15毫米以内,管片错台保持在3毫米以内,实现了成型隧道“零渗漏”的高标准。(刘诗阳/报道)
一局出品,必属精品
万吨级顶推
二公司沾临黄河特大桥项目团队通过技术管理的创新,将毫米级精度、智慧型管理深入到主梁顶推的每一工序,确保实现“万吨级顶推,毫米级精控”的目标。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第11轮顶推,全部实现了拼装叠合精度5毫米以内,匹配缝精度9毫米以内,顶推到位轴线偏差9毫米以内。(赵亚京/报道)
隧道局南京和燕路项目团队加强精细化管控,做到“三精三控”,即精细化管片制作、止水条粘贴、管片拼装,严控管片质量、管片上浮、同步注浆,做到了管片错台量控制在2~3毫米,筑就了一条“不渗不漏”的品质隧道。(宋佳/报道)
设计总院检测中心北京东六环项目监测技术团队通过增加监测频率、全天候、全时段现场巡视,实时反馈精准数据监测结果,为现场及时调整掘进参数提供依据,实现地表及洞内沉降控制在2毫米,保障“运河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安全穿越重大风险源。(王春震 杨光/报道)
一局出品,必属精品
百吨级吊装
四公司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项目团队积极开展技术管理创新,将毫米级精度、智慧型管理深入到拱肋吊装的每一工序,创新采用全自动测量机器人,可超远距离自动跟踪目标棱镜,实现了拱肋腹杆与铰轴匹配误差小于5毫米,拱肋弦管轴线偏差小于6毫米,高程偏差小于3毫米。(李康 饶南南/报道)
一公司安徽无岳7标项目团队在钢混组合梁架设过程中,创新采用天车系统可旋转式宽体架桥机,纵向送桥面板就位后旋转至设计位置后精准就位,将钢梁轴线偏位控制在5毫米以内,高度方向错缝不大于2毫米,桥面板错开量小于3毫米,整体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付伟奇/报道)
桥隧公司G346宜城汉江二桥及接线工程项目团队每天不同时间监测合龙段两端标高差,并与监控单位测量数据互相校核,精益求精追求合龙线形完美,最终高差控制在10毫米以内,确保合龙后桥梁整体线形质量。(史羽 罗煜/报道)
一局出品,必属精品
大方量浇筑
八公司天津春成园项目团队通过采用爬架、铝模等多种新工艺,将毫米级精度、智慧工地管理深入到房建主体施工的各个工序,实现了主楼墙体垂直平整度精度误差在3毫米以内,现浇楼面板平整度精度误差在8毫米以内。(王金思/报道)
建筑公司海南省中医院项目团队在结构设计中应用抗震阻尼器消能减震方案,将阻尼器设备安装垂直度、中心偏移及平面外倾斜误差严格控制在3毫米以内,确保每一层阻尼器“同轴同心”。(钱文远/报道)
一局出品,必属精品
精雕细琢 一坡一景
厦门公司江西祁婺高速A3项目围绕“因坡制宜,打造一坡一景”理念,采用挂线法进行桥台锥坡施工,将锥坡平整度误差控制在5毫米范围内,并在六棱块间填充水泥砂浆,减少水系对坡面的破坏。(朱航君/报道)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