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机电局想象一下,曾经尘土飞扬的码头堆场,如今正变身为精准运转的“智慧乐园”:工人刷脸“打卡”,摄像头秒变“安全小管家”,AI还能自动清点施工人数。这些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机电局曹妃甸矿石储运物流项目智慧工地的真实日常!
实名制刷脸通道,入场秒通过关
每天清晨,曹妃甸矿石储运物流项目工地入口处不再是人工核验的长龙。工人只需往实名制通道的摄像头前一站,语音立即播报“审核通过,请通行”,3秒内完成身份核验。这道看似普通的通道,实则藏着“火眼金睛”——内置的人脸识别系统能精准比对数据库信息,哪怕工人戴着安全帽、脸上沾着灰尘,也能一秒识别。
更妙的是,系统还会自动记录入场时间,并同步至数字项目平台。项目管理人员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掌握各班组到场人数,再也不用对着纸质签到表反复核对,效率大幅提升!
人员计数+安全核查,AI化身“铁面交警”
过去清点施工人数靠人工点数,遇上工人分散在堆场各个角落,漏数错数是常有的事。如今的AI系统可不一样,它不仅是“计数小能手”,更是严查防护装备的“铁面交警”。
在堆场的塔吊、履带吊等关键区域,高清摄像头像架在高处的“执勤岗”,用“火眼金睛”扫描每个人——谁没戴安全帽,谁没穿反光背心,都逃不过它的“法眼”。一旦发现违规,AI预警中心直接发出预警信息,比现场安全员的眼睛还尖,同时将画面和位置信息推送给安全员。
有个老师傅刚开始不习惯,总忘记戴安全帽,被系统“点名”几次后,现在每次入场都会下意识摸一摸头顶,笑着说:“这摄像头和安全员一样较真!”
视频监控+AI预警,24小时不眨眼的“安全卫士”
如果说单个摄像头是“岗哨”,那覆盖整个堆场的视频监控网络就是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数十个高清摄像头360度无死角转动,白天能看清钢筋的标号,夜晚在红外模式下连飞虫飞过都能捕捉,连堆场角落的工具箱被挪动都逃不过它的“视线”。
从刷脸入场到AI点名,从智能监控到隐患预警,曹妃甸矿石储运物流项目智慧工地让码头堆场的施工变得更安全、更高效。这些藏在细节里的“黑科技”,不仅守护着工人的平安,也让港口建设的每一步都走得更扎实。
来源:一公司供稿:樊攀责编: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