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塔吊的铁臂在晨光中缓缓挥动,混凝土泵车向蓝天舒展它的长颈,每一根桩基的延伸,每一堵砖墙的垒砌,都在为千万个家庭的梦境筑基。
一张张青春的笑脸,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无不洋溢着“家”的温馨,“心”的聚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铁·拾贰宸项目部,解析“家文化”赋能团队建设与项目管理提升的魅力。
01情绪价值:眼里有活儿,心中有家
“我们项目总的来说还是年轻人居多,我们参加工作那会儿主要关注如何提高收入,而现在的员工除收入之外对情绪价值、团队氛围也十分在意”,拾贰宸项目经理冉立说道。拾贰宸项目现有员工3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项目经理看来如何完成项目团队的淬火成钢是至关重要的。在公司收入分配机制已经很完善的情况下,经济层面的激励机制相对比较弱化,而情绪上的价值、个人受关注度、家庭氛围感营造显得更为重要。
领导班子是项目的家长,员工是家庭的成员,大家从不吝啬夸赞与鼓励。正是这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让拾贰宸项目的工作群十分活跃,“今天我完成了一层楼板的浇筑,明天他处理了一项安全隐患”大家都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这种把工作当作朋友圈“集赞”的行为不仅收获了个人的曝光度、成就感,也有便于项目领导对一线进度的把控与了解。项目书记瞿华说: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我们的员工都很开朗、很有干劲儿,对于特殊情况加班很晚的员工,我们还会私聊关心慰问,这种感觉就好比家里长辈伸手过来的“摸摸头”。为了更好的凝心聚力,树立优良工作作风,项目还设立员工风采展示板,通过争先评比、榜样看齐的方式不断激励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彻底摆脱事不关己、多做无益的消极冷气,让员工真正做到眼里有活儿,心中有家。
02麦子熟了:特殊的请假理由,准!
当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工地上的脚手架时,远在1200公里外的河南麦田已泛起金色波浪。“瞿书记,我家麦子熟了我想请假回去帮忙抢收”,这句紧张又有点不好意思的声音打破了办公室片刻的宁静。请假的这名员工叫张振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河南小伙儿,现任拾贰宸项目生产副经理。项目书记瞿华回忆到: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请假理由,当时也很是震惊,虽然项目施工生产也在关键时期,但想到20亩麦子亟待收割,农业生产耽搁不得,我还是给他批了假。张振山请假回家的这段时间,他手里的工作也没耽搁,项目同事们主动补齐补位,填补工作缺口,从某种意义上讲同事们也参与了这场“助农”活动,大家在工作群里还开玩笑的问上一句“今天割了几亩?”。混凝土要凝结,人心更要凝聚,来自项目与同事的关怀远不止于此,钢筋水泥与麦穗的芳香在此刻交融,这是一份独属于建设者的浪漫。
拾贰宸项目关于“家文化”的营造从根本上讲就是集体情绪价值的传递。在艰苦紧张的一线施工环境中,构建属于项目的家庭氛围不仅有助于工作压力的转化和团队人心的凝聚,更有助于团队士气提振,促使项目管理效能间接提升。聚火为家的温柔与施工生产的忙碌在淬火炉中有机融合,使得拾贰宸项目最终熔炼出一支具有钢铁意志的队伍。
03降本增效:革新管理模式,寻找增收密钥
项目管理一方面靠的是人员实施,需确保员工的管理主动性与清晰的责任架构;另一方面,严格的标准控制、精细的成本测算、整体的决策部署、优秀的经验做法,才是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的关键。拾贰宸项目经理冉立说到:“要实现项目降本增效、效益提升,我觉得落脚点应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多从自身找问题,从问题找方法,数据精算、材料控制、分析纠偏是关键”。
算力筑基,通过三重对比建立动态工程量据库。“实时精准的工程量计算是我们项目控制成本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多个部门共同编写的核心字典”,项目经理冉立介绍工程量计算是拾贰宸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工程部手动计算、商务部广联达建模计算、分包队伍计算得出三个工程量在进行对比分析,查漏补缺。通过“人工计算—模型校验—分包复核”的三重对比机制,构建具有实时更新能力的动态数据库,为拾贰宸项目在成本管控工作上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策划关门,严格控制机械设备使用时间周期。“我们应该多思考周转材料、机械设备怎么按时退场,这部分成本是日常管理过程中较容易把控的”项目经理冉立在访谈中提到。项目在周转材料、机械设备成本控制方面严格按照策划周期执行“退场关门时间”政策,提前干预因工期原因造成的设备窝工,确保从根源上减少租赁费用支出。除此之外设备操作人员的工资也是一笔不可忽略的费用,要加强作业效率与监督管理,让成本控制落到实处、细处。
控损增效,创新样板交底模式精准卡控材料损耗。“从以往经验和实际施工中来看,装饰阶段的材料损耗往往比主体阶段更难控制,我们不能完全参照常规的损耗标准,要实事求是的分析,不要因数据差异规避实际问题”在材料损耗方面项目经理冉立是这样说道的。为了更加直观的反应材料在不同施工部位、以及不同条件下的损耗率,项目提出了“室内资料交底+实物样板交底”相结合的创新交底模式,通过指导施工先建立样板,再测算样板材料损耗率,得出控制标准,让班组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人参照此标准施工。这种方法不仅让一线工人真正理解到了项目的施工工艺要求,也为项目在施工源头上节约了成本、避免了材料浪费。
04主动创效:常态经济分析,过程纠偏斧正
纠偏引擎,高频次经济分析结果快速指导现场。经济分析与问题纠偏是项目降本增效的核心手段。在拾贰宸项目,为了能让经济分析的结果快速指导现场施工调整,达到过程纠偏、降本增效的目的。项目采用“单结构+单工序”的分析模式进行节超分析,建立标准区和非标准区模型,强调分析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项目工程部代洋说:“打大体积混凝土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打一次分析一次,在工作群里大家把今天的浇筑数据发出来,一起测算分析,基本上很快就能找到问题并指导下一次施工作业”。除了混凝土浇筑,通过高频次的经济分析项目部还发现多个造成损耗的问题,例如钢筋库存盘点时半成品钢筋的遗漏;加气块的横向或竖向存放造成材料运输的损坏;混凝土串标号浇筑的成本控制等。及时的经济分析与问题纠偏,为项目在材料与工艺做出了对应调整,最终在成本控制上取得显著效果。
经济共享,主动创效共享超额分配红利。拾贰宸项目大力宣贯“共同利益体”理念,通过经济活动分析透明化来强化全员责任意识与创效动力。项目部坚持每半年通过项目经理办公会向全体员工公开项目管理成本、利润构成等核心经营数据,让员工清晰看到团队运营的真实投入,强化员工勤俭节约和主动优化工作流程意识;同时,以专项说明超额利润分配规则与实现路径(如成本节约贡献折算比例),将“干得好就有共享收益”的承诺具象化,有效点燃了团队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推动员工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创效”转变。
团队淬火滋养全员动能,家庭关怀尽显凝聚温度;降本增效点燃创效引擎,经济分析突破成本困境——这四维钢筋已熔铸成拾贰宸项目部“劲往一处使”的钢铁脊梁,当最后一立方混凝土完成浇筑时,它凝结的不仅是砂石水泥,更是烙印在每道工序里的“家文化”生产力,团队携手并进的“向心力”。
来源:党委工作部 李培祎编辑:刘梦乔校稿:张若男审核: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