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五色淬能强根基匠心擎旗绘成渝机械化公司成渝项目党支部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背景下,机械化公司成渝扩容项目党支部锚定“打造新时代交通强国示范工程”目标,探索创建“多彩成渝”党建品牌,依托“红、青、绿、蓝、金”五色共融党建名片,精心构建“12345+N”党建工作体系,持续锤炼“政治内能、廉洁动能、生态技能、管理效能、员工潜能”,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实现了项目建设与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红色引领铸魂 淬炼政治内能
项目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稳稳把握政治方向,创新实施“三学联动”机制。
通过头雁领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支委班子以身作则,带头开展专题学习18次,形成“集中学习+项目实践”双研讨模式,让理论学习紧密贴合项目实际。依托阵地促学,在项目经理部精心打造“红色驿站”,专门设置“思政学习室”,为党员干部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累计开展8场“工地微党课”,覆盖100余人次。积极开展实践研学,组织党员奔赴陈毅故居、川南剿匪资阳战斗记忆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全体党员干部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先辈足迹,汲取奋进力量,并撰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项目党支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定实施“三亮工程”,充分彰显党员本色。在施工一线,党员“亮身份”,设立了2个“红旗责任区”和18个“党员示范岗”,党员统一佩戴党徽,以鲜明的身份标识,时刻提醒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动员大会、公示栏,党员“亮承诺”,公开23份“攻坚承诺书”,“确保梁场段路基提前7天成型”“确保梁场九月中旬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以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在表彰大会上,党员“亮业绩”,牵头攻克了“混凝土结构物电子信息铭牌、钢混组合梁、墩柱保护层定位”等6项关键技术难题。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抢抓黄金施工期,现桩基工程已基本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43%,主线涵洞工程已开工80%,已完成35%,有力地推动了施工进度。
青色廉洁固本 激活廉政动能
项目党支部坚持从制度层面固廉,扎紧纪律篱笆,构建“三位一体”监督体系。
廉洁风险防控消隐患,项目每季度编制《廉洁风险防控清单》,累计梳理10大类45个风险点82种具体表现,并根据风险等级探索创新“青廉五色”预警机制,对风险点进行分级预警,按季度签字上墙公示。廉洁过程管控把安全放在首位,项目在材料采购等关键环节实施“阳光三签”制度,采取“合规员+供应商+技术”联签模式,涉及重大资金支付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党政双签”制度,累计召开12次“三重一大”会议,切实保障项目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廉洁数字留痕易追踪,项目依托“广讯通”“共享平台”等线上监管平台,实现合同审批、资金支付等流程全过程留痕管理,实时跟踪每一项合同、每一笔资金的签订与流向,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的廉洁留痕体系。
项目党支部将文化润廉作为筑牢廉洁防线的重要抓手,从思想层面统一廉洁共识,深入开展“五个一”廉洁教育活动。每季度开展1次“集体廉洁座谈会”,将劳务队伍、供应商纳入座谈范围,累计开展4次;每月开展1次廉洁个别谈话,对项目中层干部以上人员实行全覆盖,累计谈话160余人次;每工区设置1处廉洁文化墙,以经理部为中心延伸廉洁教育“触角”,累计在拌合站、钢筋厂等5处设置特色展墙,时刻提醒着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底色;每年开展1次“家风助廉”活动,通过“小候鸟、廉内助”暑期集中探亲活动,开展系列助廉活动,签订《家庭助廉协议》10余份;每季度开展1次廉洁警示,通过“以案说廉”,提升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震慑力,推动廉洁文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有效防范岗位廉洁风险。
绿色环保赋能 提升生态技能
项目党支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系统性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环保管理,构建了一套覆盖施工全流程的绿色建造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在拌合站泥浆处理过程中,积极应用泥沙分离处理系统,通过离心筛分技术实现了废浆的即时分离,日均处理量达600立方米。分离后合格的砂石骨料直接回用于混凝土搅拌,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升至95%,不仅解决了传统泥浆外运造成的污染问题,更节约材料成本50万元。同步配套的三级沉淀过滤系统采用梯度沉降设计,对分离后的废水进行PH值调节与悬浮物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年减少污水排放量超10万立方米,为保护水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针对扬尘控制,智能洒水降尘系统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PM2.5浓度联动喷雾,配合全封闭式料仓与防尘网覆盖,使工地扬尘浓度始终控制在0.3mg/m3以下,较行业标准浓度降低30%。噪声监测系统布设的17个传感节点构成声纹识别网络,结合现场智能监控,通过实时预警与作业面动态调整,成功将夜间施工噪音控制在50分贝内,周边居民投诉率同比下降90%,极大地减少了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生态修复方面,创新实施表土剥离再利用工艺,剥离优质表土用于后期植被恢复,栽植乡土树种与地被植物形成立体绿化带,构建起与周边自然系统相融合的绿色生态工程。这一系列技术集成应用形成了“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生态补偿”的完整闭环,推动项目综合能耗降低18%,废弃物再利用率达72%,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蓝色效能驱动 优化管理效能
项目党支部坚持“精准对接强沟通、协同攻坚破难题、清单销号提质效”工作原则,不断破解管理难题,优化管理效能。
精准对接强沟通,项目建立内外对接两套模式,严格按照“分层对接”层级管理沟通机制,实现具体经办、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3级对接沟通机制,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工作协调顺畅高效。
协同攻坚破难题,建立“设计、代表处、总包部、项目”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争议问题13项;创新“党员包干”征迁模式,征地拆迁进度达88.7%,在全线处于领先水平;实施“共建党支部”,联合开展活动6次;依托“气象预警联动机制”,与交通主管部门、业主单位共享气象预警与现场实况。项目自运转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同时,党支部深入开展“企地共建”活动,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和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百姓大舞台”汇演活动1次,联合镇、村各级政府开展“助农助销”活动8次,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4次,联合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开展助学活动2次,联合区工会开展夏送清凉活动1次,与地方政府建立了深厚友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了和谐共赢发展。
清单销号提质效,建立“项目-队部-个人”三级工作清单管理制度,实施“清单提报-计划执行-跟踪督导-完成反馈”销号实现路径,形成“有计划、有执行、有反馈、有考核”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金色关怀聚力 释放员工潜能
项目党支部坚持“人才培养、创新激励、生活保障、人文关怀”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作用,进一步释放员工潜能。
人才培养筑基,探索创新“党员带徒”模式,坚持“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选拔业务过硬的党员干部进入项目“党员导师库”,结对16对,培养后备干部8名;开设干部培训班6期,覆盖200余人次;提供技能比武平台,推选3名“技术能手”。创新激励潜能,项目设立“创新基金”,推动课题研究6项全部落地;开展“五小创新”评选,上报成果2项;实施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与薪酬晋升挂钩;同步实施“星级员工”评定,累计评定6名“星级员工”。生活保障暖心,项目建立“必访”制,员工伤病、婚育、家庭变故等时必访,通过电话、线下等方式了解员工困难、倾听员工需求,建立困难员工档案、畅通应急援助渠道。人文关怀润心,打造项目家文化,定期开展家属开放日、传统节日等特色活动,不定期举行春游、户外拓展等团建活动,不断增强团队归属感与凝聚力,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
在党建引领与匠心建造的双轮驱动下,项目在各类竞赛评比中屡创佳绩。在业主单位劳动竞赛中,一举斩获“优秀项目部”“安全管理一等奖”“环水保管理优秀奖一等奖”三项荣誉,更以强劲势头夺得“2025年二季度施工进度第一名”;在总包单位评比中,成功获评“标准化建设示范工地”,并取得“2024年劳动竞赛第二名”的亮眼成绩,充分展示了项目的综合实力和卓越成效。
END文章版权供稿来源:成渝项目供稿作者:李永财、曹嘉欣图文编辑:阮佳颖校对审核:曾缤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