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六局北京公司当清晨的第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崭新的沧州火车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往来旅客的欢声笑语与迎风飘扬的党旗相互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
近日,沧州站改项目党支部凭借
“站改先锋”党建品牌的创新实践,
荣获集团公司“优秀党支部”称号。这一深耕铁路站场改造一线的党建品牌,以独特的“站改基因”,成为党建工作与站场改造深度融合的标杆。
沧州站改工程“三线联动”聚合力 夯实思想之基
“白天在线路上攻坚,晚上在课堂里充电”,这是对沧州站改项目党支部创新建立产业工人培训模式
的真实写照。支部构建“三线联动”工作法,将政策理论、技能实训、现场实践
有机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沿着铁轨延伸到施工最前沿
,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铁军精神”。产业工人培训党支部打破传统学习的空间限制,
将“三会一课”搬到施工现场,党员们利用施工间隙,围坐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并结合支部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深入研讨站场改造中的施工难题;“产业工人夜校”里,党员骨干主动担任讲师,在下班后的时间里,为产业工人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培训,
累计开展安全技术培训
1200人次,培养出30余名“既能看懂图纸又能扛得起工具”的复合型产业工人
。这种“理论+实践”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工人的专业技能,更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培养了一支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的先锋党员力量,先后攻克了营业线施工干扰、站场三步过渡等十余项技术难题,确保了项目高质量推进。
“红色基因”创效能 激发创新活力
站场改造现场,党员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由项目总工与现场副经理搭台组建的
“技术保障党员先锋队”带头攻克技术难关,依托新技术、新工艺,
让科技创新成为项目降本增效的“金钥匙”。施工现场面对既有雨棚拆除的“老大难”问题,队员们不断创新研发,通过现场模拟试验,采用
托举拆除工装技术,成功在35个天窗点内高效完成拆除任务
,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创新应用轻型塑料模板技术,
严格把控“站台墙与列车间隙15毫米”的关键质量标准,高精度、高质量完成新建站台墙施工;
通过搭建BIM模型实施施工技术实战推演,针对
“雨棚吊装精准定位控制”“桩基沉降毫米级误差管控”等核心技术难点进行可视化解析,
精准发现钢结构雨棚与旅客天桥的
15处碰撞隐患,一次性规避返工风险,
弥补设计漏项缺项; 面对营业线施工环境复杂、工期紧张等挑战,党员先锋队灵活运用智能管控平台,在线监控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劳务、环境、成本等关键因素,全力推动项目标准化、轻量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化
“六化”建设,实现了工期与成本的双控目标,为项目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
是党员们夜以继日的钻研与坚守,他们将
“红色基因”融入每一项技术创新,以智慧与汗水铸就了站场改造的新篇章。
进场以来,项目3次获沧州市政府及业主单位致信表扬,项目总工程师
舒思义、现场副经理翟云淳更是凭借突出贡献,当选
沧州市第十八届“沧州好人”,充分彰显了“站改先锋”品牌的育人成效。
“安全前哨”护平安 彰显担当本色
“每个党员都是安全哨兵,每处施工都有安全保障”,这是沧州站改项目党支部始终坚持的安全理念。作为“站改先锋”品牌的重要组成,支部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象化为遍布现场的“安全触角”,构建起立体式安全防护网。
沧州站改智能管控中心
党支部高度重视项目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文化墙,定期更新党员同志讲述的
“身边安全故事”;开展产业工人安全穿透式培训,党员们带头分享安全心得,组织观看警示教育视频,引导产业工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思想理念,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安装电子隔离栅栏、智能广播、视频监控系统等方式,实现工地信息化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安全监控,累计发现违规施工行为680余次,有效制止现场违章作业。党员们还带头参与安全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并结合站场改造实际梳理出28项安全生产风险点,制定了16项涵盖设备操作、现场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项制度,为项目施工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如今,沧州火车站现已如期开通运营
,这座凝聚着先锋党员力量的交通枢纽,每天迎送数千名旅客。项目党支部书记
边军生表示:“荣获‘优秀党支部’只是新起点,我们将继续
擦亮‘站改先锋’党建品牌,让党旗始终在建设一线高高飘扬,为
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红色动能。”(企业内部信息自媒体请勿转载)
素材来源:沧州站改项目部
本期编辑:王树旺、李论
审 核:罗敏斌
投稿邮箱:bjtjxc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