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六局北京公司“我在这里住了6个月了,环境比以前待过的地方好多了,
住得舒服,还能学技术、长本事,特别有归属感!
”工人王守义的这番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王师傅说的“这里”是市郊铁路副西线工程的施工现场,一座由
64个环保集装箱搭建的“产业工人社区”
。这里,已经成为工人师傅们休息的好去处
。这个占地1500平方米、可容纳 130余人的“新家”,以“党建引领、安全护航、服务暖心”为核心理念,彻底颠覆了建筑工人以往简陋的居住模式,在钢筋水泥的工地上,筑起了一座充满温情的“幸福港湾”。
细节中藏着关怀 步入社区,标准化的集装箱模块经过精心设计,划分出党建园地、安全体验馆、理发店、体检室、小超市等十大功能区。
产业工人超市 王师傅和妻子第一次来到产业工人生活园宿舍时,看到屋内的设施,感到十分惊喜。光滑的瓷砖地面,整洁的床铺,还有空调、无线网等齐全设备
.……“拎包入住”的住宿标准,立马消除了他们初来乍到的陌生感。
“以前住的工棚夏天像蒸笼,现在宿舍有空调,柜子还能锁贵重物品,比老家的屋子还舒坦!”
王师傅感叹道。 宿舍内,空调带来凉爽,储物柜设计实用;食堂的饭菜价格亲民,小超市的商品价格甚至低于市面均价,为工人们实实在在地节省了开支。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里的
“积分奖励制度”:工人们在安全生产、技能提升等方面表现优异,便可获得粉牌(价值10元)、蓝牌(价值20元)、绿牌(价值50元)三种奖励兑换牌,直接在“小超市”兑换等值的生活用品。
钢筋工李志海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拿到绿牌的情景:上个月他在绑扎钢筋时发现一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消除了隐患,项目奖励了他一张绿牌。“我用绿牌换了一箱方便面,原来这东西真的能当钱用,那我在现场可得比以前更加仔细。
”这种“小奖励”激发了工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高度热情
,让安全成为“看得见”的收益
。课堂上尽显智慧“硬件”到位了,“软件”也不能落下,
社区内的安全体验馆堪称
“智慧课堂”, AR模拟灭火系统通过实时传感技术还原火灾场景,体验者使用改装后的灭火器操作,系统会即时给出评分;VR安全综合体验让工人“沉浸式”地感受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瞬间;心肺复苏救助系统则通过数据反馈纠正急救动作,真正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高空坠落VR体验去年年底,架子工张严在VR体验中“经历”了一次高空坠落模拟。“
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当时‘摔’得我腿都软了,后来每次上工前都会反复检查安全带。”老
张感慨道,“现在组里的年轻人都抢着来体验,上周还有个小伙子用VR学会了正确佩戴安全帽,考试拿了满分!”
安全技能培训在技能提升方面,工人
夜校与党建园地每周开设
“安全知识大讲堂”,结合施工一线的实际需求,开展技术培训和文明素质教育。能容纳40人的多媒体教室,空调、音视频设备一应俱全,
墙上还张贴着廉洁教育、党建联盟等文化氛围标语,为产业工人的“立体化”能力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小社区传递大温暖社区创新 “共建共享”模式,与周边技师学院开展联合互动,每周邀请理发学徒到项目为工人们免费理发。这不仅让工人们享受到了便利周到的服务,还为学徒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这一举措真正实现了“双赢”。
每周三下午,理发点总会排起长队。
“相比以前花很长时间坐车去外面,现在明显方便了很多
,小伙子手艺不错。”对于这些“一站式”服务,
王师傅感到十分满意。阳光透过集装箱的窗户洒在理发点,映着工人们的笑脸,成了工地上最温暖的角落。
此外,社区还联合房山区长阳镇社区门诊,定期为工人安排体检,为工人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产业工人社区 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工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在宿舍里聊天、玩手机消磨时光,而是有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选择
,活动室里,乒乓球桌、健身器材免费开放,健康讲座常态化开展,让工人在忙碌之余实现
“科学健身、快乐生活”。
这个打破传统模式的 “产业工人社区”,不仅是中铁六局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更是通过“微创新”撬动“大民生”的典范。它以集装箱坚固的“硬框架”,搭建起服务工人的“软环境”,让城市建设者们在市郊铁路副西线工程的工地上,既筑造城市的未来,也收获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企业内部信息自媒体请勿转载)
素材来源:副西线项目部
本期编辑:秦柳、赵逸博
审 核:罗敏斌
投稿邮箱:bjtjxc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