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建八局】塞外空港迎新程!中建八局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区项目顺利竣工

2025-10-22 23:53:56浏览:101 来源:中建八局   
核心摘要:塞外空港迎新程!中建八局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区项目顺利竣工
中建八局青城空港连四海丝路新程谱新篇近日,由承建的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区 一标段项目、二标段项目、航站楼指廊项目六个单位工程完成竣工验收正式迈向全面投运的筹备阶段 助力打造辐射华北、连接欧亚的  “空中丝路” 新枢纽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作为国家民航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定位为4F级国际机场、区域航空枢纽、京津冀机场群主备降机场之一、一类航空口岸机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交通节点。 Part.01空港动脉|向北开放的“空中桥梁 ” 项目巧妙融合草原文化与现代航空港特色,以“草原雄鹰  展翅翱翔  民族风情  时代华章”为设计理念,生动诠释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与地域魅力。航站楼整体造型以“马鞍”为形,以“哈达”为魂,轮廓流畅而富有动感。长达600米的层叠屋面,以起伏的曲线勾勒出圣洁哈达般的飘逸形态,传递着对四方来宾的美好祝愿。 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内核,巧妙运用曲线构筑叙事。主楼与设南、北两条双弧形指廊相辅相成,演绎出充满流动感的建筑韵律;440米的超宽面宽,则奠定了空间开放恢弘的气度。光线与几何结构在此交织,共谱一首无声的诗篇。贯穿始终的文化符号,将菱形元素巧妙串联于各个空间;而商业中轴上方蜿蜒的飘带吊顶,则轻盈地呼应着“草原丝路”的悠久意象,古今交汇,意境悠远。 航站楼前12.1万平方米GTC包含停车楼与交通换乘中心,采用双层叠合的空间布局,在零米层与航站楼出发层实现无缝平接,并设有高铁与地铁换乘接口,共同构建起“航空、铁路、轨道”三位一体的立体联运系统。这一设计真正实现了“一次抵达、多维换乘”的高效出行体验,让旅客换乘过程流畅而便捷。 Part.02硬核技术|破解超大型空港建造难题 项目团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航站楼建设过程中成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面对超大跨双曲面、空间不等高的钢结构施工挑战,团队创新应用弯扭桁架高精度对接提升技术,实现了复杂构件的高效精准拼装;同时,通过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复杂工况施工模拟分析技术进行全过程仿真,为“马鞍”造型双曲面屋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屋面系统施工中,团队自主研发“分块错层拼装整体提升”工艺,结合“高桁架+低网架”组合技术,成功将12个菱形ETFE膜天窗与摇摆柱实现精准对接,圆满解决了全国范围内长细比最大的摇摆柱垂直度控制难题,展现出扎实的工程实施能力。 为实现大跨度“哈达”形重型悬挑桁架的精准施工,团队将蒙古族建筑的灵动曲线与钢结构力学深度融合,通过系列工艺创新,将安装精度严格控制在3毫米以内,展现出工程技术与文化意象的高度统一。 Part.03智慧建造|BIM全链赋能高效建造 项目以BIM技术为核心构建数字化施工体系,全面推动智慧建造落地。通过全专业三维建模,实现设计图纸的可视化交底。在机电与装修阶段,项目对换乘中心进行多专业工序穿插策划,显著提升整体效率。 面对多达8000余个机电预留洞口的复杂条件,项目团队运用BIM技术对管线进行综合排布,科学调整洞口标高,巧妙化解交叉冲突,减少管线避让,实现了空间利用与施工便捷性的双重优化。 项目进一步创新推行“3+1+1”数字化交付模式,实现验收流程线上化,并借助BIM-EAM联动插件破解隐蔽资产盘点难题。通过31组深化组件确保图纸、模型与现场100%一致,仅用10天即完成40万台设备信息挂接,有力推动企业从BIM深化应用迈向全流程数字化交付,引领民航工程智慧建造新发展。 草原雄鹰振翅起塞外空港展新姿以匠心筑就青城门户用实干诠释央企担当在北疆大地为呼和浩特新机场赋能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内容来源: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西北公司、装饰公司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铁君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今日风电】中石油青海200万千瓦风电项目PC总承包招标

上一篇:

【中建八局】【一线写真】逐光而行,他们用匠心点亮长三角高端制造“灯塔工厂”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