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九局轨道公司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国建设,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部署,锚定“质量强国”建设目标,2025年度上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月”系列活动在公司上海轨道交通23号线澄江路车辆段项目设观摩会场,上海市交通工程建设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各在建线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现场观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友建出席观摩活动。
公司承建的上海轨道交通23号线
澄江路车辆段占地约75.4公顷,是国内在建的巨型轨交上盖TOD项目之一,是上海市首个“双线共段”示范工程。
观摩会围绕免装修标准立柱、开孔式接触网预埋、盖板结构无裂缝、不渗漏等内容,全面展现了
上海轨道交通23号线澄江路车辆段
项目以技术创新驱动质量升级的探索与实践。
该工程设计 盖下为地铁车辆段,盖上为综合开发“云上澄江”建筑群。施工中,项目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依托接触网预埋技术创新、立柱工艺创新、淤泥固化等“四新”技术,严控渗漏、裂缝等质量风险,努力打造品质可靠、环境友好、运行高效的地铁车辆段工程。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项目
采用定制化钢模,通过长效脱模剂、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更换加长泵管等方式,结合高频循环振捣工艺,达到一次成型的效果。同时
采用钢模板开孔式接触网预埋件施工技术,以一体化预埋设计,替代传统二次打孔,形成精度高、刚度大、耐久性好的接触网预埋体系,确保接触网运行安全。在质量管控上,
通过优化加肋板、浇筑时对称布置振捣棒及在型钢柱设排气孔等方式,确保混凝土充分填充型钢周边缝隙,避免蜂窝、麻面、空洞等缺陷。
在盖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依配比掺入新型FQY高性能混凝土抗裂剂,规避高温浇筑,三次收面打磨,双膜覆水养护,实现盖板结构无裂缝、无渗漏。
在科技创新上,项目充分发挥数字化BIM护航作用,建立主体结构实体模型,对班组进行可视化交底。在桩机施工过程中,采用“灌无忧”超声波探测、感应、报警装置,精确探测桩顶灌注实时高度,有效节约混凝土用量;采用全液压AM旋挖扩底桩施工工艺,实现可视化扩底,确保成桩质量;采用新型固化材料GS固化剂,大幅提升承载力,满足桩基设备施工需求,确保桩基施工一次成优。
现场观摩人员对项目在工程技术、质量管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围绕
高支模施工、数字化BIM应用、接触网预埋技术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期供稿:唐景怡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