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公局三公司】盛夏高原写青春

2025-07-31 22:04:14浏览:165 来源:中交一公局三公司   
核心摘要:职工文苑
中交一公局三公司7月的青海,天空蓝得让人心醉。7月13日,我作为新员工,踏上了这片高原热土。临行前,妈妈电话反复叮嘱:“红景天要按时吃,那边海拔高,多喝水,多注意休息。”我应和着,心里却五味杂陈: 陌生的高原环境、初入职场的不安,听说还有能把人吹跑的大风,光是想想就让我心跳加速。 在集团公司培训时,就荣幸地穿上“蓝马甲”,成为一局志愿者小分队的一员 我叫雷梦真,是一名刚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加入青海贵大高速二标二分部后,成为了一名工区实习生。生活环境也从家乡河南南阳到海南藏族自治州,不仅是海拔从80米跃升至3000 多米的跨越,更是我离开家乡迈入职场的的重要转折。 到达青海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这里的天空蓝得如此透彻,低垂的云朵仿佛触手可及。含我在内的18名新员工拖着行李,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期待。 热络的交流、真挚的关怀,驱散了未知的紧张,只留下对未来青春道路的满满期待 “是新来的小伙伴们吧?”出口处,一位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带着3个人热情地挥手,他们举着的欢迎牌上写着:欢迎加入。他们主动帮我们搬运行李并细心询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引导我们坐上去往项目的大巴车上。“大家先喝点水。”带队接我们的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崔书记递给我们每人1瓶矿泉水,“项目部已经准备好了氧气瓶和加湿器,如果不舒服的伙伴记得和我们说。” 车缓缓启动,透过车窗,坐在前排的新员工陈思源突然指着远处喊:“快看!羊群!”我们纷纷凑过去,只见白色的羊群在广袤的草原上移动。“等你们适应了,我带你们去牧民家做客!”崔书记的话让车厢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大家开始聊起各自的专业,询问项目上的生活安排,笑声渐渐盖过了风声。 沿路景色,美不胜收,我愿为这样美丽的高原筑路架桥 到达项目部后,大厅里已经有好几位同事在等候。崔书记一一介绍:“这是工区主任赵成明,这是综合办主任王平平……”王平平给我们端来了热腾腾的姜茶,并分发了高原“生存 ” 指南:“第一周禁止剧烈运动,晚上要开加湿器……”在我的宿舍里,加湿器和氧气瓶也已经准备就绪。床头还贴着一张温馨提示:如有不适,请立即联系医务室。 第二天,我就开始逐步参与工作。第一次到工区进行轮岗学习时,项目副经理游洋严肃地说:“安全帽、反光背心、劳保鞋等防护装备一样都不能少。”他先带我们熟悉了整个施工现场,详细讲解了各项安全规范。在隧道口,游经理完整演示了模板测量的全过程,然后才让我们在旁观察学习。很快,我上手实操,感觉还不错! 1周后,在师父们的指导下,我开始负责进行简单的测量工作。“刻度要对齐边缘,视线要水平……”游经理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操作。 当第一次独立完成钢筋间距验收时,我的手心全是汗,但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现在,我已逐渐适应高原的工作生活节奏。每当夜深人静,窗外风声呜咽, 我总想着把在这儿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这些随手记下的,不仅是经历,更是生活。 是让我从学生变成实习生的瞬间,是让我在深夜想起时,心里会泛起的暖光。和家里视频时,妈妈看着我笑着说:“你比在家时精神多了!”。我把镜头转向窗外巍峨的雪山:“妈,你看这里的风景多美啊!项目上的导师们耐心教我,同事们也互帮互助,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感到充实快乐。” 青海的风裹着青草香钻进窗缝,把工地的机械轰鸣、师父们的谆谆教诲、牧民家飘来的糌粑清香,混合酿成了这个盛夏最珍贵的记忆。 那些初来时的忐忑不安,如今都化作了成长路上最坚实的脚印。 来  源 | 青海贵大高速二标二分部 作  者 | 雷梦真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公局三公司】笃行看未来!公司青年的365页成长日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