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二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自“大干季度”攻坚号角吹响以来,深东大道Ⅱ标项目现场争分夺秒、热火朝天,全体建设者闻令而动、全力冲刺,将冲孔灌注桩施工列为关键节点,从桩基定位、钻孔、钢筋笼安装、混凝土灌注等全方位进行盯控,为后续承台、墩柱施工夯实基础。
深东大道项目航拍图 7月份开工以来,项目团队科学部署,组织技术骨干深入现场勘察,反复优化施工方案,明确各环节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已完成冲孔灌注桩69根,占总工程量的28%。在“快节奏”推进的同时,施工团队始终严守质量底线,围绕“桩基成孔、钢筋笼制作、水下混凝土浇筑”三大核心环节,精准把控16项关键工序,严格执行“标准化手册”,确保每一根桩基均达到一类桩标准。
桩基成孔是整个工程的“根基”,其质量直接关系后续结构的稳定性。项目团队以“毫米级”精度推进每一步作业,采用“GPS定位+全站仪复核”的“双检制”,从源头杜绝“偏桩”隐患;实时监测泥浆比重、黏度与含砂率,及时调整配比,有效防范成孔过程中的塌孔、缩径等质量问题;每根桩成孔后,均采用超声波成孔质量检测仪检测孔径与孔深,并使用沉渣厚度测定仪检查孔底沉渣,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笼作为桩基的“骨架”,其质量直接影响桩基承载力。项目采用“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模式,确保每一根钢筋笼均符合设计规范。通过数控钢筋笼滚焊机精准控制钢筋间距与焊缝质量,实现焊缝均匀饱满,有效避免搭接不良、夹渣等缺陷,在提升加工效率的同时保障质量稳定。所有进场钢筋均需核查质保资料并抽样送检,检测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冷弯性能等指标;吊装过程中,合理设置吊点于加强筋处,防止钢筋笼在吊运中变形、扭曲,确保安装顺利。
水下混凝土浇筑是桩基施工的“收官环节”,也是最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阶段。项目团队以“三个严格”筑牢质量防线:严格把控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前现场进行坍落度试验,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且不离析;严格控制初灌量,保证导管底端距孔底30–50厘米,初次灌注混凝土方量确保导管埋深不小于1米;严格规范浇筑过程,导管使用前须通过水密性试验,连接部位涂抹黄油并加装橡胶圈,确保连接紧密可靠。灌注过程中,全程监测导管埋深(控制在2–6米)及混凝土面标高,有效预防断桩或灌注高度不足等质量问题。
为保障进度与质量齐头并进,项目团队构建了三大保障体系:进度保障方面,合理实行三班倒连续作业,全力推进桩基成孔、钢筋笼制作与混凝土浇筑工序,现场配备大型夜间照明设备,确保夜间施工安全有序;质量保障方面,落实“旁站监督+第三方检测”机制,技术人员全程值守,及时应对成孔遇孤石、吊装遇障等问题,每根桩完成后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超声波检测,确保合格率达100%;信息化保障方面,依托总平面图与施工台账,实时监控施工进度与质量数据,跟踪每根桩的成孔、制作、浇筑及检测全过程,动态优化施工方案。
深东大道Ⅱ标项目作为深汕合作区交通网络的核心动脉,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交通效率,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增强重大产业交通支撑能力,助力产业集群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优化,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素材来源:孟玲玉
张光静图文编辑:李思成内容审核:龙治辉
客服热线:










